莫开伟
近日,广州芳村爆出“金融茶”事件。据报道,泛茶控股(广州)有限公司已对外发布清产核资、预备重组的公告。
“金融茶”一般指以普洱茶为介质、将其视作金融商品的类金融模式炒作。推销者会宣称这类茶叶产品“具有理财价值”,而购买者并不会接触到真正的茶叶。纵观事件全过程,“金融茶”的本质类似于非法高息集资,是一种由发行公司向投资人承诺高回报率、高价回购、时间越长回报率越高的“投资品”。一件普洱茶饼的价格动辄被炒至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购买“金融茶”成了非法高息集资的“击鼓传花”游戏。每当“游戏”进行一定阶段,发行商收手上岸、“金融茶”价格暴跌后,投资者无法收回投资,这一“游戏”才告崩盘。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之一,2023年,广州芳村茶叶市场就被爆出过类似的“昌世茶资金链断裂事件”,涉案金额超过2亿元。而在此次泛茶“金融茶”爆雷前,今年7月芳村所属的广州荔湾区政府就已发布了防范“金融茶”“理财茶”的提示,指出这类行为涉嫌非法集资。“金融茶”爆雷屡禁不止,发行公司作恶固然是首要原因,但投资者面对高回报时警惕性不足、存在侥幸心理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因而,此次“金融茶”爆雷事件应再次敲响全社会防范非法集资的警钟。而要彻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需要动员起政府各职能部门、行业自律组织、社会民众等各方面力量,采取针对性措施,从根本上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第一,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扎紧防范非法集资的篱笆。考虑到近年来随着宣传力度加大、民众反诈能力提高,非法集资诈骗活动正换上各种新型万变的“马甲”。有关部门一方面应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消除宣传盲区,力争将非法集资的危害覆盖到所有社区、全体居民。同时可以考虑将各类金融爆雷事件作为蓝本,创作更加生动的反面教材。反诈宣传必须与时俱进,通过剖析新近案例,及时反馈骗局演化动向,从而培育投资者更高的辨别能力。另一方面,对于非法集资高发、频发的区域与群体,有必要“重点盯防”,增强特定群体、特定区域的风险防范意识,打消他们的侥幸心理。部分投资者明知投资可能存在问题,但自以为能够及时脱身,殊不知完全落入非法集资的陷阱。这种赌徒心理往往需要更大的反诈宣传投入,才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