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年来,我国非法集资案件高发频发,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在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指导下,中国经济网策划推出系列宣传教育短视频节目——《明辨是“非”》,节目将以各类典型的非法集资案例为主要题材,开展防范非法集资知识普及和风险警示,提升全民“防非”意识和能力。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区块链”旗号,以入局“元宇宙”项目,抢占财富先机等名义吸收资金,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其实此类非法集资早有惨痛先例。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法官刘万琨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就讲述了一个典型案例:2018年,被告人汪某注册了一家公司,宣称其“云储链”项目180天增值达70%,可享受国家五星级养老机构免费养老服务,购买者还可获得提成,一年时间就欺骗了上百名投资人,累计吸收2200余万元资金,其中大部分钱款都已经被挥霍。
刘万琨分析称,这类不法分子针对的人群往往对于区块链以及元宇宙技术有一些了解,同时这些人可能在以往的生活中拥有一些相应的成功投资经验。不法分子针对这些人创造一些听起来非常高大上的骗局,从而让这些投资者把自己的钱款投入到他们所编造的虚构项目里。
“他们一般会给你讲一个非常前沿的技术,还会讲很多国家政策,把自己的这个技术与国家政策相关联,从而让投资者形成一种印象,那就是这个项目既符合国家政策、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又符合技术前进的方向,代表非常先进的投资方向。在这种情况之下,投资者就会认为自己走到了一个风口上,认为自己可能抓住了一个投资的机遇,被骗取了资金。”刘万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