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私募机构实施犯罪案件仍较多见,针对特殊群体“量身定制”、追逐社会生活热点的非法集资行为仍有发生。
6月12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发布《2023年度上海金融检察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上海金融犯罪案件和涉案人数在高位运行中继续呈现小幅下降。2023年,上海检察机关共受理金融犯罪审查逮捕案件553件884人,受理金融犯罪审查起诉案件1043件1927人,案件主要涉及破坏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诈骗、扰乱市场秩序三类19个罪名。
其中,非法集资案件略有上升,共763件1300人,在金融犯罪案件占比保持七成以上。借助私募机构实施犯罪案件仍较多见,针对特殊群体“量身定制”、追逐社会生活热点的非法集资行为仍有发生。
新型金融投资诈骗呈现诈骗名目和手段的双重“升级”,不法人员利用花样繁多的金融产品和科技手段等名目“加持”,并操纵市场、自买自卖手段增大标的物价值,使得投资者甄别防范难度增加。
外汇类和非法支付结算类犯罪手法翻新,利用“虚拟币”跨境转移资产风险隐患凸显,参与犯罪的主体呈现多样化特征。
金融诈骗类犯罪总体数量有所回升,集资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分别较去年增长17.54%、42.86%。针对普惠金融领域的贷款类犯罪频现,以非法贷款中介为“枢纽”形成集中性作案。
因连续多年开展刑事司法领域相关专项行动等原因,非法经营(金融业务)犯罪、保险诈骗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等部分罪名下降趋势明显。新型保险犯罪多与电商平台等新兴经济业态紧密相关,保险行业犯罪风险与其他领域发生勾连。洗钱罪案件量回落2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