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反诈网红”网上诈骗?小心“反诈”变“返诈”

2024-01-16 09:05 来源:中青在线

  1月12日,“反诈网红幸卫林被抓”登上微博热榜。据都市快报与浙江省反欺诈中心联合推出的 公众号“全民反诈”1月11日报道,有人在参与“反诈网红”幸卫林推广的线上旅游推荐官项目时被骗。该项目称只要帮他们发视频,评论区有一个网友咨询就可以拿到20元报酬。当受害者缴纳998元保证金、签署电子合同并完成约定的任务后,项目方却以“要收集网友的个人信息才可以拿到20元”为理由拒不认账。

  据媒体报道,幸卫林在去年12月下旬就已经被抓。幸卫林曾因从缅甸诈骗窝点逃回来的经历被称为“反诈斗士”,但这段经历却疑点重重。这提醒我们在防范诈骗的同时,要警惕所谓“反诈网红”实行诈骗。

  近几年,有不少像幸卫林一样的“反诈”网红出现,他们以讲述从诈骗窝点逃出生天的亲身经历进行反诈宣传收获了一批粉丝。不少网友因为相信“反诈”的标签,在他们通过直播带货方式牟利时,购买其推荐的商品、参与其推广的项目等,这背后却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首先,这些“反诈网红”的自述经历并不可考,缺乏实质性的证据,也并无官方报道,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他们是为了流量自导自演、自说自话。其次,相关资料显示,在打击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时发现,不少犯罪嫌疑人都是自愿参与,多半是禁不住金钱诱惑而去,存在为了利益而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最后,所谓“反诈”背后很有可能隐藏着新型骗局。随着近几年我国联外打击电信诈骗力度加大,犯罪空间变小,不少诈骗嫌疑人员“回流”。有的摇身一变,将自己的犯罪经历美化成反诈经历,便有了“反诈斗士”的称号。通过这一标签,他们不仅能够获得流量收获粉丝,还能借此再次实行诈骗,取得更大利益。

  幸卫林去年12月被抓的消息,在今年1月才上热搜。这反映出网络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碎片化的信息在影响人们的记忆。在复杂的互联网时代,有关部门需要加强谨防“返诈”的宣传教育,及时通报,时时监督。网友们也需要提高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轻信网络标签,学会质疑网络“人设”。

  反诈教育从自我学习开始,是打击电信诈骗的一大进步,但我们在学习反诈的同时,千万不能轻信“反诈”光环,失去判断。小心诈骗人员摇身变成“反诈网红”,“反诈”变“返诈”!

(责任编辑:张海蛟)

查看余下全文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青平:“反诈网红”网上诈骗?小心“反诈”变“返诈”

2024年01月16日 09:05    来源: 中青在线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