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  > 正文
中经搜索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骗老人,养生馆的“著名专家”获刑

2023年05月24日 16:37    来源: 检察日报    

  因合作经营的保健养生馆销售业绩不佳,3个合伙人动起了歪脑筋:冒充北京来的医疗专家向到店的老年顾客高价推销“医疗保健项目”,以此牟取暴利。两年时间里,3人采用此种方式诈骗了数十名老年人,涉案金额270余万元。

  今年2月,上海市青浦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李某、刘某、宋某3人提起公诉。日前,法院经审理,分别以诈骗罪判处3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至二年不等,各并处罚金10万元至2万元不等。

  生意不好动起歪脑筋

  李某常年从事美容保健行业,在结识刘某后,两人一拍即合,陆续在上海市青浦区、浦东新区、静安区、徐汇区等开设了10家美容保健门店。后来,二人将业务发展至江苏省苏州市和浙江省宁波市,并在两地各开了一家保健养生馆。二人约定:李某提供店面,刘某负责推销和服务,并拿走销售产品25%的提成。

  二人合作后不久,刘某又为李某介绍了宋某。因宋某有销售天赋,且脑子灵活,很快李某便将其吸纳为合作伙伴。其间,李某、刘某、宋某3人主要运营位于青浦区的一家保健养生馆,其余门店则聘请了经理负责经营管理。

  从2020年起,保健养生馆销售业绩不佳,3人便动起了歪脑筋。刘某提出:“我们保健养生馆接待的顾客多为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这类人平时最信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我们不如冒充专家,给他们推销‘医疗保健项目’,一定会很好卖。”对于刘某的提议,李某和宋某均表示支持,并开始着手准备。

  李某首先安排店内工作人员向常来的熟客宣传,他们即将邀请一位来自北京著名三甲医院的专家坐诊,且这位专家是医药方面的高层,还给中央领导看过病。不少老年人信以为真,纷纷报名预约问诊。

  随后,李某等3人通过查看这些预约的人平时来店常做的保健项目,以及他们与工作人员聊天时透漏的相关信息,熟记他们所患的身体疾病。

  到了专家问诊日,刘某穿上白大褂,戴上听诊器及眼镜,有模有样地走进店里。李某则鞍前马后迎接他,店内服务人员站成两排,向刘某鞠躬问好。这个阵仗唬住了前来问诊的患者,他们对刘某的专家身份深信不疑。

  冒充医疗专家坐诊

  第一位预约的病人是八旬老人袁某。袁某此前在店内按摩时,无意间说过自己心脏有些不舒服,便被工作人员暗中记录在册。

  此时,刘某佯装为老人听诊搭脉查看一番,随后摆出十分严肃的脸色说:“老大爷,你的心肺功能非常差,再不赶快治疗,就要有生命危险啦。”袁某听后非常害怕,早已忘记这一信息是自己透露出去的。

  随后刘某又称老人肾脏也有问题,有患尿毒症的风险,袁某被说得瑟瑟发抖。此时刘某拿出低价进货的普通精油,向袁某介绍说:“现在店里有一款医疗保健项目,正好可以治疗此类疾病,效果显著。如果平时来买需要20多万元,这次看在你病急又心诚,医患之间也讲究缘分,给你友情价,6.7万元就卖。”袁某当即决定买下,但所带现金不足,刘某便让店内工作人员陪同其去银行取钱。

  就这样,每一位前来就诊的老年人都被刘某诊断出有肺癌、老年痴呆症隐患、肝肾不好、中风风险等问题,吓得这些老年人纷纷购买刘某等人售卖的精油。一时间,3人赚得盆满钵满。

  不仅如此,在送这些老年顾客离开时,李某还让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使用这款精油就会获得最好的疗效,若再去其他医院就诊使用其他药物,会导致病情更加复杂严重。这样一来,众多老人信以为真,就断了再去别的医院复诊的想法。

  第一次尝试便收获颇丰,刘某等3人兴奋异常。随后,刘某和宋某分别佯装北京某医院著名专家,在青浦区、浦东新区、崇明区等多家门店内轮流进行“专家问诊”活动。前来就诊的老年人络绎不绝,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

  数十名老年人被骗270余万元

  2022年7月初,一名76岁的被害人在花费5万余元购买刘某所谓“可以防中风的医药套餐”后发现被骗,随即报警。至此,3人共计诈骗老年人数十人,金额共计270余万元,其中一名老人被诈骗金额高达32万余元。

  案发后,公安机关于广东省深圳市抓获犯罪嫌疑人刘某,随后陆续于山东省青岛市、上海市宝山区抓获李某及宋某。

  今年1月,该案被移送青浦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在审查起诉中,起初刘某等3人互相推诿,称自己并不知情,诈骗活动是另外两人主导的。当发现证据确凿后,3人又开始对个人犯罪所得金额进行辩解。办案检察官多次对3人进行释法说理,其间逐一联系被害人及其家属,反复确认损失金额,以此确定3人各自的犯罪所得。

  经过调查取证,3人最终认罪认罚,自愿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经青浦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审理后作出上述判决。(王擅文)

(责任编辑:马欣)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