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防护墙” 金融消保大咖说跟你共护个人信息安全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8日讯 由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推出的《金融消保大咖说》节目于今日播出,本期节目的话题是“拧紧个人信息的‘安全阀’”。
不少人在生活中都被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狂轰滥炸”过,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而这背后所反映出的个人信息泄露与安全保护,也已然成为我们普遍面临的共性难题。
在中国经济网记者的街采中,绝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个人信息曾被泄露过,不少人会因此接到很多骚扰电话。对于个人信息的泄露途径,多数人能清楚说明一至两种可能的情形,而少部分人则不太清楚。受访者都会担心因为个人信息泄露而遭遇诈骗,但在个人信息被泄露后,不少人却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不过,很多受访者也表示,会在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以此来保护自己的“钱袋子”。
本期节目中,北京市华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委会主任、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参政议政委员会副主任缪蒙京介绍称,我们的个人信息容易通过三个途径泄露,包括大额交易、使用不正规软件、网购等。
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据统计,有超过七成的电信网络诈骗与个人信息泄露或被窃取有关。一些企业机构和个人随意收集、违法获取、过度使用、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犯罪分子获得这些个人、企业信息后,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制诈骗剧本,实施精准诈骗。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金融科技部主任何阳呼吁大家在资金往来时高度警醒,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才能更好地预防电信网络诈骗。
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这部保护个人信息的专门法律,回应了诸多热点话题。缪蒙京、何阳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分别在节目中就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后带来的改变进行了解读,详解这部法律为我们的个人信息保护和社会金融安全带来的积极意义。
是谁泄露了我们的个人信息?
我们的个人信息在什么情况下容易被泄露出去呢?
缪蒙京分析称,个人信息安全泄露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大额交易,因为在进行房产、车辆等大额资金交易时,需要填写较多个人信息。二是不正规软件非法收集信息。三是网购、订外卖等,包裹、外卖包装袋外贴有姓名、电话号码、地址等信息,若外包装直接扔掉,就可能造成信息泄露。
刘英强调,无论是身份证还是电话号码,都属于我们的个人信息,在使用身份证复印件时,要在复印件上写明用途。
刘英表示,个人信息保护还需要行业自律、企业自律、国家执法能力,对于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的商家,一旦发现应严格惩治。
保护个人信息预防电信网络诈骗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而电信网络诈骗,往往就是从个人信息泄露开始的。
根据公安部发布的典型案例,犯罪嫌疑人吴某成立多家健康咨询公司,通过网上购买、交换有保健品购买记录的老年人信息200余万条,通过制定话术、夸大效果推销虚假保健品,骗取6万余名老年人1500余万元。
对此,缪蒙京呼吁大家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公安部门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反诈App,建议大家下载一个安装到手机上,有这个App,真的是可以大大加强自己的个人信息保护,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严重后果。”
另一起典型案例显示,2021年,诈骗分子冒充公安机关办案人员称L女士涉嫌洗钱案件,要求其前往A银行开通一张新的借记卡,再将其他账户中的资金转入其中。诈骗分子又通过了A银行人脸识别系统认证并重设手机银行的登录密码,将账户中近43万元全部转走。L女士认为A银行人脸识别系统存在安全隐患,要求A银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人脸识别技术准确性不断提升,很多地方都在用,但诈骗分子的‘技术’也在不断升级,那我们应对的技术当然也需要升级”,何阳分析上述案例称,科技公司、银行机构在人脸识别上需要进行更多的交叉验证,尤其是在大额支付时,还应包括声纹、指纹等,而不仅仅只是通过人脸识别一步就完成支付。
但他也强调,虽然诈骗分子升级“技术”手段后给案例中的当事人带来了一些迷惑效应,但当事人还是有不少机会可以避免损失,当事人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还是没有具备足够意识。对于资金的往来,我们必须树立高度警醒意识,只有我们自己为自己负责,才能真正做好反欺诈,真正做好我们的个人信息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法》促进个人信息全面保护
事实上,为进一步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作为制度保障,针对信息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也在逐步加大。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
缪蒙京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明确了个人信息在商业使用过程中收集方的责任、保护的责任,并明确定期删除等规定。他强调,商家开展经营活动,就应履行法定义务,保护好所有客户的个人信息。
在何阳看来,个人信息保护法是对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体系的奠基性建设,“以此为起点,相信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建设、立法体系以及地方管理的配套上,都会逐步建立起来,从这个角度,我们能看到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已经成为国家安全保护体系里一个非常核心的内容。”
刘英强调,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非常重要,当前,个人信息的定义更为广泛,内涵和外延会更多一些,这部法律与民法典、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共同组成一个网络,共同撑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伞”。
刘英认为,国家的安全是以人民安全为中心的,也是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的,“保障每一个人的个人信息安全,实际上就是保护了整个国家的安全。”
节目简介:
《金融消保大咖说》节目是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为积极配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号召广大网友争做金融好网民,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升金融消费者素养,推出的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系列公益课堂,2022年计划播出10期。节目旨在传递科学的投资理财理念,防止人民群众受骗上当,引导金融消费者正确使用金融服务,倡导理性消费投资。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