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多部法律共同撑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伞”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8日讯 由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推出的《金融消保大咖说》节目于今日播出,本期节目的话题是“拧紧个人信息的‘安全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在节目中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后带来的改变进行了解读。
刘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
刘英强调,无论是身份证还是电话号码,都属于我们的个人信息,在使用身份证复印件时,要在复印件上写明用途。
刘英表示,个人信息保护还需要行业自律、企业自律、国家执法能力,对于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的商家,一旦发现应严格惩治。
事实上,为进一步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作为制度保障,针对信息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也在逐步加大。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
刘英表示,当前,个人信息的定义更为广泛,内涵和外延会更多一些,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非常重要,这部法律与民法典、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共同组成一个网络,共同撑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伞”。
刘英认为,国家的安全是以人民安全为中心的,也是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的,“保障每一个人的个人信息安全,实际上就是保护整个国家的安全。”
节目简介:
《金融消保大咖说》节目是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为积极配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号召广大网友争做金融好网民,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升金融消费者素养,推出的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系列公益课堂,2022年计划播出10期。节目旨在传递科学的投资理财理念,防止人民群众受骗上当,引导金融消费者正确使用金融服务,倡导理性消费投资。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