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隐私防诈骗 律师揭秘三大个人信息泄露途径

2022-11-28 10:2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8日讯 由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推出的《金融消保大咖说》节目于今日播出,本期节目的话题是“拧紧个人信息的‘安全阀’”。北京市华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委会主任、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参政议政委员会副主任缪蒙京表示,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个人信息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泄露,应提高警惕。

  缪蒙京 北京市华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委会主任、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参政议政委员会副主任

  对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三大途径,缪蒙京解释称,一是大额交易,在房产、车辆等交易时,涉及大额资金,需要填写较多个人信息。二是使用不正规软件,导致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三是网购、订外卖等,包裹、外卖的外包装贴有姓名、电话号码、地址等信息,若外包装直接扔掉,就可能造成信息泄露。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而电信网络诈骗,往往就是从个人信息泄露开始的。

  在公安部发布的典型案例中,犯罪嫌疑人吴某成立多家健康咨询公司,通过网上购买、交换有保健品购买记录的老年人信息200余万条,通过制定话术、夸大效果推销虚假保健品,骗取6万余名老年人1500余万元。

  对此,缪蒙京呼吁大家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公安部门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反诈App,建议大家下载一个安装到手机上,有这个App,真的是可以大大加强自己的个人信息保护,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严重后果。”

  事实上,为进一步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作为制度保障,针对信息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也在逐步加大。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

  缪蒙京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明确了个人信息在商业使用过程中收集方的责任、保护的责任,并明确定期删除等规定。他强调,商家开展经营活动,就应履行法定义务,保护好所有客户的个人信息。

  节目简介:

  《金融消保大咖说》节目是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为积极配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号召广大网友争做金融好网民,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升金融消费者素养,推出的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系列公益课堂,2022年计划播出10期。节目旨在传递科学的投资理财理念,防止人民群众受骗上当,引导金融消费者正确使用金融服务,倡导理性消费投资。

 

(责任编辑:马欣)

查看余下全文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保护隐私防诈骗 律师揭秘三大个人信息泄露途径

2022年11月28日 10:2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