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聪生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原专职副主席
南存辉 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
左宗申 全国政协委员、宗申产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李占通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通投资集团董事长
制作:财经部;主持人:袁啸天
实体经济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阵地,是安排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国家创新的主要平台。“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工厂、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就是因为我们实体经济的坚实发展。如果没有很强的实体经济,这个国... 详细
中经在线访谈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经两会之夜:重振实体经济企业家出“实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实体经济”,不仅频次增加,还有了专属的章节,多达1101字,也成为委员们不约而同热议的话题。今天我们非常荣地邀请到了四位政协委员,他们分别是,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通投资集团董事长李占通;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全国政协委员、宗申产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左宗申;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原专职副主席庄聪生,欢迎四位的到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释放出来的重要信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转型升级,四位听了之后有什么感想,请分别聊一聊?
庄聪生:刚才主持人已经说到了,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也是一个国家国民财富和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那么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我们国家能够成为世界工厂,或者说叫做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很重要的就是我们有一个坚实的实体经济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实体经济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实体经济是安排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像我们国家每年要产生1000多万的新就业人员,那么,就必须靠实体经济来吸纳和消化。
第二,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创新的主要平台,我们很多发明,还有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主要要靠这些做实体经济的企业来完成。
第三,实体经济也是一个国家创造社会财富的一个主要的阵地,我们都知道,因为实体经济是扎扎实实的在做事,所以社会财富主要是靠实体经济来创造,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实体经济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就强。如果没有很强的实体经济,那么这个国家它的经济就会像高楼建在沙滩上,我们在座的这几位企业家都是做实体经济的,左宗申委员、南存辉委员他们从改革开放就开始做企业,是第一代创业者,而且是一直做实体经济。李占通委员是博士生,从学校毕业以后,他也是投身实体经济,他们现在发展的也都很好,对实体经济应该说有最直接的,最实际的感受。可以请他们谈一谈。
主持人:左委员您来谈一下您的感想?
左宗申:我们做制造业从1982年开始,到现在已经35年了,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全过程都有参与,我们感觉中国之所以有这30多年的发展,从开始起步到现在,主要还是依靠制造业。中国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反过来讲,这些年制造业的日子不是太好过,我们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我本身认为,只进行了一半。从全球制造业梯队来讲,我们还处于中低端的水平,美国是科技导向,是第一梯队。欧洲、日本是高端制造。我觉得我们的工业化进程这个路还没有完成。应该说制造业是国家的脊梁和基础,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坚守制造业,也遇到很多困难,现在讲转型升级,无非只有两大方面,一个是产品继续的升级,像供给侧改革,主要做有效供给,为什么我们的马桶盖要到日本去买?还有一些产品必须要进口,奢侈品为什么要用国外的?国内的有效供给还是有差距。对产品升级制造业来讲,要考虑怎么去满足市场的消费转移还有更高的消费要求。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要跨界融合制造业,我的理解是,制造业现在只卖产品,日子不会好过。所以为什么制造业现在都把金融加到制造业里面,然后再加上互联网,所以我们这个公司基本上战略就是三位一体,产融网三位一体,有了金融、互联网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商业方式。前段时间,我们的互联网很发达,但是仅限于消费互联网,现在的趋势是产业互联网比较时髦,产业互联网是我们制造业转型的一个方向,以前我们的产品都是卖给消费者,现在由于共享经济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金融的方式,让消费者可以使用享受到这些商品。就是转型升级的两大方面,如果是制造业在这个新常态下面,不找准市场的规律,把握市场的纬度,下一轮转型升级会比较困难,这是我的一点体会。
主持人:南委员您来谈一下?
南存辉:这次两会听到总理在报告当中专门写了一篇章节,鼓励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于做实体经济的正泰来讲,我们做了30多年就是为了这10页,创新驱动发展,听了以后特别高兴,我们企业伴随改革开放成长,30多年以来,中国制造业整个的工业制造基础是不错的,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发展势头很好。但是这一次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把中国的制造实力很清醒地划分在第三梯队,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是制造大国,但是离制造强国和创新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实体经济的发展,依托实体产业进行创新,这个路还很远,任重道远。所以我们国家要继续往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爬坡过坎,推动从制造到创造,从一般的制造到智能化的制造。这个跨越转型的确需要从上到下,社会各个阶层都来关注,因此总理这次报告提出来,如何高度重视和支持实体发展,我认为这是我们国家之大幸,也是制造业特别是干实体经济来讲巨大的鼓舞,我相信,由国家层面,上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到地方政府,从事制造业、金融业的人士,都来推动围绕实体经济的创新,扎扎实实立足实业、立足实际,我相信我们国家的经济转型发展会有非常好的飞跃。
主持人:感谢南委员,李委员您来谈一下?
李占通:发展实体经济,应该作为我们国家的长期的国策,尤其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安排就业,让人们充分就业,将是永恒的课题,应该作为长期的国策来发展实体经济。我们不仅仅要发展实体经济,不仅仅要做中国制造,更重要的要做中国创造。在制造业分工上,信息产业,美国做得很好,是垄断者,全球信息产业的需求者,德国的精密设备、重型设备做的很好,那是一个层次,日本在日用品、消费品做得很好,我们比他们低一个层次,我们要不断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水平。
主持人:所以说要实事求是,这是最大的前提。下面一个问题,庄委员请具体讲一下,您觉得当前实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庄聪生:实体经济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现在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首先,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是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叫做速度的断档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这么一个过程。实体经济领域,很多的民营企业普遍遇到什么问题呢?一个是市场需求不足,一个是各种生产要素成本上涨,一个是融资难、融资贵,一个是税费负担重,审批难、用地难、用工难,制度性交易成本高等等。所以说现在实体经济遇到了这些困难,反映到民营企业,普遍出现一个叫投资的方向不明,投资的意愿不强,投资的动力不足,很多民营企业不敢投,也不愿意去投。党和政府也看到了这个问题,正在采取很多措施,我可以讲个具体的案例,去年底我到荷兰,有一个三全集团,做速冻食品的,董事长给我讲了一个例子,让我印象很深。他说我2015年卖了50几个亿的汤圆饺子这些速冻产品,但是我只挣了5000多万,也就是说卖1块钱的汤圆饺子只挣1分钱,他说做实体经济利润薄的跟刀片,很多做实体经济的人觉得他们总结了一个说法,叫做实体经济辛辛苦苦一辈子,不如到资本市场讲个小故事。这就是很能说明现在问题的案例,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让他们讲会讲得更生动。
主持人:左委员您生动地讲一下,您是怎么看待这个现象的?
左宗申:实体经济转型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太多了,两句话概括,一个是减负,另一个是松绑。减负方面,一些实体的综合税负算起来还是不低的,如果再加上各种各样的税费就很高了。因为实体经济一般就是人数比较多。现在很多费,比如五险一金,人多交的就多,这些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不断的降低缴纳的比例,以前的工资和收入套起来交,实体经济肯定受不了,首先人就多,我们有3万多人,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费,计划生育我们还要交钱的,残疾人企业还要承担缴费,上级工会组织交纳管理费,还有人防费、地质灾害评估等等,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到要减35项费,但是后面还有多少,不得而知。费对企业来说是太大的负担了,这一个要给企业降负,主要是不合理的收费方面。
另外为什么要松绑?企业转型就是要靠创新,现在很多政策不配套,打个比方讲,现在我做交通工具,我有两轮车、三轮车、四轮车,现在我要把交通工具插上翅膀,变成两栖的,既可以在空中飞又可以在路上跑,产品出来是上不了市场,为什么?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没有相关条款,根本不配套,我们发展通用航空,在北美收购了一家全球最大的水上飞机公司,我要把水上飞机引入到中国来,我们中国的水利资源很丰富,这些都可以作为水上飞机发展的一些站点,但是我们国家就没有水上飞机的管理标准。有很多诸如类似的事情,你要创新,就是要挑战以前的标准、法律。这个国家应该给予相当重视,可不可以把中央政府的政策直接下放到省一级政府,靠近市场贴近企业,能够支持企业真正的转型升级,要提高效率。
主持人:感谢左委员刚才讲的关于企业要减税还要松绑,南委员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南存辉:实体经济为什么会出现一些新的困难或者情况,或者压力,我认为,因为我们整个经济发展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那么大的总量,要保持一路上都高速增长,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也是不可能的,也需要调整。再加上现在是全球经济都在大调整,我认为这是一个时代转换期,是全球性的问题。从全球来看,我们中国算最好的,特别是面临那么多的挑战、那么多的困难。从内部来看,从企业本身角度看,原材料价格波动很厉害,人工费用在增长,所有其他的费用都在增长,企业大了,方方面面都得兼顾到。庄书记刚讲到的,50亿要包多少个水饺,一块钱赚1分钱,实体经济转型过程当中要经历一个调整期。
另外从国际环境来讲,是大转型。国外有新的技术,新的产业,包括现在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有很多不确定性,同样也对我们国家带来很多压力。这个时候,国家难、企业也难,实体经济更难。这个时候,我认为,首先要稳住,中国这么大的体量,还是全球经济增长最高的一个地区,中国还是投资最有市场机会的地方。我认为实体经济困难,我们国家都在采取行动,我这次来两会上提出一些建议,比如怎么做到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发力,更加使我们转型期缩短,更加使我们的爬坡过坎、新动能对接变得顺畅,我们能不能再加一个费改税,各种各样的部门收费变成一个税,特别是对中小微创新型企业那些费就不要收了,有些税就减掉。或者是包税制,也不要让征税的人麻烦,一年包个50元,100元或者1000元一年,等企业成长起来了,再承担这些责任,费、税。
从这个角度讲,中小微的企业日子是非常难过的。当然大也有大的难处,大的要承担起龙头企业的责任,我们怎么在本行业里面,立足实际,还要不断进行创新、引领,我们还要盯着全球、国际同行他们现在想什么,我们行业在做什么,同样需要巨额的创新投入,创新意味着风险,没有成果怎么办?政策要扶持,政策能不能给到实体创新上面,怎么简单化。立一个项目,批什么工程,能不能缩短这些审批,减少制度性的成本。现在政府放管服方面做得很好,中央不断的松绑,去年放了1千多项,今年总理讲了还要接着放。我们想能不能更加简单化,像浙江省搞了一个项目立项,政府定标准,企业承诺,标准定出来以后,100项标准告诉你,这个项目承诺做得到,宽进严出,备案制不审批,备案登记一下,浙江省提出来4张清单1张网的情况下,最多跑一次,现在互联网、政务网起来了,网上一个窗口,第一责任人接待你,一个人接待好以后,其他几十个部门内部找流程,告诉你7天答复你行不行,安全管好、环境管好,其他的民企投资,亏了也不要政府赔的,你就简单一点。这样一来就会有很多的创新的工作,需要政府从政策上,理念上、思想上,包括税制上、费用上等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助推、引领和支持企业在困难时期转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我相信大中小企业都在努力,政府也在不断发力支持,但到底怎么做,现在政府、企业都觉得迷茫,不知道怎么改怎么办?要稳住,不要慌,大家非常拥护,党中央保持非常好的战略定力是非常关键的,继续保持定力,继续推动改革,特别是把营改增、费改税改到位。
主持人:我相信李委员还有一些想法?
李占通:他们说得我特别赞同,针对实体经济所面临的困难,政府要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不要局限在数量上,更要提高到质量上,包括知识产权、金融改革,通过金融改革降低实体经济的费用,减少税费,等等这都是解决我们实体经济困难行之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还是实体经济要不断创新,这么大一个国家,那么多人口没有消费吗?有。都到国外买人家的马桶盖、人家的感冒药,到美国买人家的保健品,说明很有需求,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产品做得更好,都买我们自己的东西,要求我们做实体企业的不断创新来克服这些困难。
南存辉:从生产企业、制造企业,怎么从供给侧把你的技术、产品,把市场定位搞好,产品角度说是有需求的,人家抢着买单,市场自然起来了。
李占通:一方面我们是过剩,一方面是供给不足,过剩是什么过剩,第一档次产品,50年代、60年代技术层面建的工厂,那是低档次的产品过剩,中高档的产品供应不足,需要到国外买,这是实体经济,在政府层面、企业层面要解决的。
主持人:在当前,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猛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的新旧动能的转换到了什么阶段呢?南委员您给我们谈一下?
南存辉:我认为新的动能在快速成长,新旧动能对接的话还没有完全对接上,还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比如说创新,有些是刚刚起来,老的块头大,新的不足以来取代它或者是覆盖它。这个仅仅是爬坡过坎也好,新旧动能转换也好,其实是过程当中最难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我们自己所看到的,现在是不管民营企业,还是大学,特别是海外回来的这一批海归,特别是年轻一代,当然也包括国有企业,真得不得了,创新的技术,创新的产品,创新的商业模式,各种各样的创新无处不在,我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整个华夏大地是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培育成参天大树是需要时间的,需要足够的耐心给他支持,我相信既然浙江能培育出马云这样世界级的大师来,只要保持战略定义和正确的方向和思路,继续在创新上,继续在各种各类的业态的创新支持大家,我认为可能要不了3、5年,就会得到彻底的改变。我是充满信心。
主持人:其他三位委员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左宗申:我说一下我的体会,关于新旧动能转换,我们不要带着一种偏颇的想法,新动力和旧动力一定是叠加,不是替代。传统制造业肯定是跨界融合,不是说我有一种新的模式出来,新的业态出来,把旧的消灭了,一定是跨界。现在讲+互联网就是一种跨界,以前讲消费互联网,现在讲产业互联网,也是一种融合。这种新的发展的形态,是高度融合,互联互通。是资源重新组合,所以我们这个过程当中,就靠的是创新,要出现非常多的新的商业模式,现在共享经济,以前是没有的,最近两年出来了经济就是新旧动能的融合,既有产品也有新的商业模式,里面也有金融,给社会带来的价值就是消费越来越便宜,越来越方便,所以新旧动能的转换里面,必然是靠创新。
南存辉:我补充一点,我非常赞同他们讲的共享也好、融合也好。我们自己在实践当中,原来做的地理设备,现在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干巴巴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和信息结合,变成了智能化、变成了解决方案,成为了智慧电力,我们再转型发展绿色能源,电力能源,智慧电力能源,再延伸到节能环保解决方案,再围绕主线然后把现代服务、现代物流,包括做的服务业,生产型的服务业,总包,包括金融支付等等都联系起来了。我们现在在探索当中,我们觉得现在是新旧动能对接转化的时候,看龙头企业怎么转,这时候一定是立足自己的主业,然后+互联网,我们就打造成1朵云,2张网,1朵云就是我们正泰本身的大数据,2张网一是做成工业互联网到工业物联网落地,另外一张网能源互联网到能源物联网落地。这里面有太多的需要创新、新旧动能转换,大家讲创新,传统产业呢?老的东西呢?不是说扔掉了,而是用新的技术,新的互联网技术,如何用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怎么回过头来在传统、原来的主业上使它产生新的竞争能力,新的动力,把这个产业就带起来了。我们在做民营企业第一线,特别原来做实体经济的企业,这一块我们体会很深刻的,一定是两个高度融合。老的产品、产业+新技术就会成新的动能,新的动力。
主持人:您谈到了一个词,+互联网,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词了,很多人说互联网+,其实是+互联网可以更好的理解,传统行业加上互联网这个新兴事物,而不是完全把传统的模式完全取代。
南存辉:互联网+可能是互联网产业的新手,新人们完全是互联网思维的,他觉得互联网改造,用互联网思维,来的更痛快。
左宗申:互联网+这个概念是来自做IT的,他认为互联网什么都可以加,范畴只限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就是产业互联网,现在消费互联网已经走到尽头了,现在很多都是在做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就是刚才我们讲的这种形态,重新制造一个新的动能,加到产业上面,中间再加上金融。
主持人:本质还是要回归实体经济?
左宗申:对,这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是空中楼阁。
南存辉: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两化融合本来不排除的。
主持人:这两年来由于房价的暴涨,“实体经济空心化,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的声音不绝于耳各位代表怎么看待,几位谈一下?
左宗申:房地产本身就是制造业,尽管我没有做房地产,我觉得房地产在很多国家,在日本本身就是制造业,但是我们国家把房地产定位是第三产业。房地产要带动几十个大的品类发展,怎么会不是制造业?本身给房地产的定位本身就有问题。这是其一。
第二,房地产它的要素就是一块地,一笔资金,中国的水泥、钢铁、农民工是严重过剩的,这种要素配置非常简单。大家觉得这个钱很好挣。再加上中国的城镇化,城市都要扩大,农民工要进城,发展有指标,很多官员,你要建千万级以上的城市,是个指标,我要建两千万,又是个指标,这个考核跟迁升有关系,这样带来房地产是短期行为。如果要坚守制造业,工匠精神,可能要耐得住寂寞10年、20年。有时候要投房地产里面,用房地产挣的钱再反哺制造业,造成了制造业这些年的投入不足,包括研发投入,我们国家的平均水平比欧美、日本差得远。刚才我们讲到供给侧改革全部需要创新,创新是要靠投入的。
另外一个,人才梯队现在严重欠缺,年轻人不愿意学理工,因为理工一个是学习时间长,而且是回报低。大家愿意去学其他的金融、营销,制造业后继无人。我们制造业的体制也有问题,原来我们在国企那时候从知青调回工厂要做三年学徒,然后转向高级工,最高的级别叫技师,现在农民工从田里一出来,同工同酬,一个岗位上干了10年也是5000,我今天来干这个岗位也要拿5000,造成了制造业的人工成本很高,而且没有工匠的传承了,没有产业工人,政府一说我们有多少农民工,我们国家从来没有提过我们有多少产业工人,农民工还有权益要保护的。这些因素带来产业很难做,大家都愿意去干点轻松的,赚点快钱。
李占通:关于房地产,要是正常发展的话,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我们是高地价推高高房价,高房价推高高地价,造成房价不断涨,对实体经济就有影响了,反过来高地价高房价推高了一切成本,制造业的用工成本,房子贵了,肯定员工成本要高,带动了实体经济用工成本的增高,增加了实体经济的困难。
南存辉:我补充一点,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的经济,这个话,我们姑且不评价它对与不对,从经济意义上讲房子是用来住的,回归房地产正常市场的信息,我们看到这个信号是非常正面的。不是说你不能投资,做升值、保值,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从政策的理解、制定、管理来说要认真思考,假如说我们的税、规则,政策对这个行业让它健康持续的稳定的发展的话,那就不可能出现“绑架”的问题,这个领域,这个行业,很多的利润都是超级的,或者是超额的,大家都往这里拥,带来了对制造业的冲击。老百姓看到,调一次涨一次。我相信从中央高层得看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我们也期盼着还他本来的面目,让它回归到正常的轨道,这样的话,整个国家才能够平衡。各行各业不是一个行业,房地产行业可以带动很多的产业和就业机会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你搞得过猛过凶了就失控了,大起大落会带来很多其他的问题。所以我们期盼能够有一个理性的回归。房地产行业做好的话也是永不落幕的,非常好的产业,房地产一定是个性化,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阶层不同的需求,而且这一块,包括刚才讲的重视实体制造企业,重视实体经济同样像房地产一样,这里有利润,这一块应该得到的相对应的利润,相信各行各业就会平衡了。
主持人:我们现在知道,我们的资金基本上是很多的资金是处于脱实向虚的现象,这个问题在中国的经济领域里面是非常大的问题,脱实向虚的根本原因在什么地方?同时如何扭转这个局面?
李占通:为什么经济形成了脱实向虚?前面提到一些问题,在实体经济当中,管制比较多,审批多,收费多,另外知识产权保护和金融改革的滞后等等这些原因,造成了实体经济不好做,就进入到虚拟经济里面了。另外,我们的金融机构,一些大型的金融机构,原则上就是愿意给大型的国企、民企贷款。可是,现在很多新成长起来的企业,规模都很小,这个时候,从金融服务上不配套,也要做虚拟的经济,尤其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都是消费企业,还有,从金融业来讲,投行、投资、投机比较盛行,很多资金在金融圈内在循环,提高了成本,流入到实体经济成本已经很高了。
所有这些因素是造成我们的经济脱实向虚的原因。我想解决的根本办法,还是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的,简政放权,减少审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家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减少税费,减少交易环节,倡导企业家精神。我记得贵州以前提到过,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老总,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要倡导这样的精神。有这些东西,就会扭转产业脱实向虚这种局面。
主持人:还是要从政策的层面上逐一把措施一步一步执行它。
李占通:对。
主持人:金融业这几年发展突飞猛进,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存在哪些问题呢?还有哪些发力点?如何把金融业的发展和实体经济的壮大更好结合在一起,南委员给我们讲一下?
南存辉:我觉得好像多数企业讲贷款贵、贷款难,贷款贵、贷款难是针对小微企业来讲,的确是这么个情况。我们通过一些观察,国外也是一样。小微企业就像满地的小草,上面有大树起来,大树底下阳光就见得少。
解决的方法,现在国家已经开始推动民营银行试点,第一批5家,现在有十几家,一步一步推,可能对缓解贷款难好一些,但是解决不了贷款贵。从贷款贵这个角度来讲,光靠银行,这么一个当下的这一类金融模式是不够的,应该是要鼓励社会的不同的业态起来,比如说投资的,或者是风险基金,PE,或者是有一些资本市场,这个要丰富起来,从丰富投资机构角度来讲,我们从金融的管理,从金融的政策制定上是需要做一些深度的结合。比如说现在有很多的中小微企业,技术可能很好,但能不能做成不知道,假如我是一个项目,银行贷款贷来投资,借钱一定要还,这是天经地义的,否则就不讲信誉,就上黑名单。假如私募,你看中我这个项目有前途,觉得我这个班子不错,万一我成功了你赚大钱,拿走,假如我万一做不出来亏掉了,也不用还了,这样的话就把整个资本市场产品丰富起来。假如你到了一定量的时候,一定规模的时候,一定阶段的时候,看到了有戏,银行再配套,银行的钱给你可能是临时的,还有一个对大企业来讲,特别是对民营企业来讲,我们拿到的这些钱大量都是短期的资金,不是长期的,比如说大项目10年、20年很少见的。我们现在搞了电站,可能20年、15年、10年都有。以前制造业没有的。银行要收回的,收不回现金流回不来,银行就出问题了。下雨就送雨伞,要考虑他的风险,我们以前一味批评银行不作为,银行也是商业行为。这一块来讲,一定是从业态、创新,从法规、政策,监管各个层面来思考,这样才能破解这个难题。
主持人:其他三位委员还有没有补充的?
庄聪生:我再说一下。刚才他们几位做实体的企业家谈得都很好,这一次两会期间,很多人对实体经济讲了这么几个词,一个实体经济每况愈下,脱实向虚,实体经济的胜利大逃亡,这些说法不一定准确,,但是反映了当前做实体经济的困境。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我记得有7次以上提到实体经济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说全社会各界都应该来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的问题,从他们刚才讲的,还有这一次我听到委员和代表议论到的有几个方面:一个是首先继续营造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的环境。现在,民间投资的意愿比较弱,特别是从去年以来,民间投资持续下降,实际上就是对实体经济没有信心,这里面我们很重要的是营造环境,刚才李占通委员讲得很好,现在我们一定要激发企业家的精神,发挥企业家的才能,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企业,一个好的实体经济,不是政府能管出来的,一定是企业家干出来的,一个好的创新的产品也不是在办公室设计设计、计划计划喊口号就出来,它也是企业家带着技术的研发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对企业家给予一定的社会尊重,让他们在社会上有地位,在经济上有荣誉,这样他们才会甩开膀子干,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要引导我们的企业家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当下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我们也要让他们看到,我们国家仍然处在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总书记一直讲,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虽然有一时的波动,但是从长远看是好的,我们国家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力大、韧性强,基本面没有变。所以我们的企业家就是要看到这个机遇期,所以要提振精神,坚定信心,坚定做实体经济的信念,只要我们加快转型升级,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一定能够挺过难关。
第三个从政府的角度,一方面要为企业松绑解套,刚才说到的简政放权,降低实体经济的办事难、审批难、制度性交易成本高的问题,同时要减负降费,总理提出来减少各种税收300个亿,减少各种税费250个亿,另外对小微企业的他们的所得税从30万提高50万,这都是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这是从政府的角度。
第四个,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一定要牢固树立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思想,要开发更多的创新的金融产品来服务实体经济。真正让经济发展的血液能够流向实体经济当中去。
第五个,对企业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走自主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刚才这几位委员切身体会,我概括起来,第一+互联网,或者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成为企业能不能在新的潮流下能不能腾飞的翅膀,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很多成功的企业已经证明了这一条,特别是制造业,很多服务业成功的案例。第二就是要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左宗申委员谈到,我们不可能把机器全部毁掉,全部拆掉,再用一套新的,我们只能在原有的,传统的设备上开发关键的技术、关键的工艺,开发我们的产品,延长我们的产业链。这是第二个。第三个很重要的就是要加强技术创新,因为在这个年代,谁的技术领先,谁就有市场,谁就有用户。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一个新的产品、一个新的技术对老的技术起到摧毁性的作用,一旦有新的技术出来,这个企业很快就能够占领市场。再一个就是要创新商业模式,特别是今天所有产业互联网化,所有互联网的产业化,使各种企业站在一个平台上,尤其是今天共享经济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改变了我们的商业模式。所以,今天的商业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说了。另外还有一个,我刚才说的,我们的政府还要加强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才能使我们的企业在创新过程当中,敢于去创新,才会使得他们能够创新出新产品,不会被别人仿冒。要保护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这样我们的实体经济一定会做好。
主持人:庄委员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全面的总结。有数据显示,中国非金融机构的杠杆率达到了100%,去杠杆在去年和今年都是五大任务之一,从宏观上看,去杠杆如何影响中国企业的赢利水平,具体到微观的层面,企业是如何破解沉重的债务难题的?请左委员讲一下?
左宗申:前面谈到了金融的问题,现在金融领域的改革措施很多,现在实体经济困难,国家今年第一批债转股的试点已经开始了。“去杠杆”要把银行的债务变成企业的投资,变成企业的股权。投带联动的试点,原来银行只是存贷差,当然发一些中间产品,这一项举措是很大的改革,银行可以直接投资到企业,你是股东,从短期变成长期。“去杠杆”有很多手段,不是说简单把你的钱收了,那企业都要死掉。在这个过程当中,改革的措施要多,方法要多,比如说债转股就是很好的办法,不能让企业断血,企业一断血马上会出现问题,金融改革当中,要采取更多的符合市场的手段。民营银行管制很严、审批严、运作起来也严,民营银行本身是市场主体,跟其他的银行在监管上是有区别的,这个银行如果亏掉也是老板负责,我们在重庆也成立一家民营银行,有地域限制,有很多条款限制,银行做起来很难,它也是为了服务中小企业。金融改革方面,我们还是希望步子更大一点,措施更多一点,而且实招多一些,真正能够给制造业给实业解决问题。
主持人:其他三位委员还有没有补充的?
南存辉:这个要回归它的市场属性,回归它的金融本质。“去杠杆”从银行买股变股东,贷款变老板,也是一个举措,当然是被动的改革。我认为制造业一般来讲,商业银行不会给你超过70%的负债,假如说作为重资产兼投资类的企业,不会超过80%的,从这个角度讲,“去杠杆”,“三去一降一补”,一定要回归市场,一定要回归金融的本性。假如说我们国家的制度建设、法规建设,从商业属性本身来讲,行行有规矩的,风险不会失控,企业获得新的动力,该怎么改怎么改,该怎么停就怎么停,该怎么续就怎么续,市场化的改革力度加大,肯定会更健康成长。
主持人:关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有一些问题,各位从民营企业家的角度有什么样的建议和看法?
李占通:我谈一点我的想法,作为国企的混改,除了留下少数涉及到国家的战略需要和不适合民营企业干的都应该混改,提高对资源利用的效率。混改成功的话,会让GDP平均增加1—2个点是没有问题的。现在来讲,我们自上而下都在提倡国企的混改,天津新的班子到位之后,也是要求我们的领导限期混改,做不到就换人,对民企来讲是极大的鼓舞,也是很好的机会。民营企业参与混改也会得到很多机会。
我在具体参与企业混改的时候,看到这样一种方案,我觉得是不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有一个国有企业把它的企业作价3千万卖给企业所有的员工和负责人,新民营企业增资,评估1个亿,民营企业觉得值,增资进去,上市,进入资本市场,这是不是切实可行的模式。
主持人:非常感谢今天四位委员能够来到我们的节目现场跟我们一起聊了一下经济脱实向虚会存在那些问题,包括了相关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甚至房价这样的小问题都做了全面的概括。更多的节目请关注中国经济网的其他资讯,感谢四位嘉宾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