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只基金开启募集 新发市场亮点纷呈

2025-02-06 07:35 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魏昭宇 

  2025年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9只公募产品开启募集,涉及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基金中基金(FOF)等多个类型。拉长时间来看,春节假期结束后,将有34只新发基金开启募集,从基金类型上来看,权益类产品占多数。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新发市场亮点纷呈,多家公募机构权益部门负责人亲自出马管理新产品,首批科创综指ETF也将在2月份正式与投资者见面。 

  业内人士认为,市场正处于前期上涨之后的整固期,各路资金蓄势待发,静候政策的进一步出台以及落地后所释放的动能。在经济逐步向好的背景下,优质公司本身就有估值进一步修复的要求,再叠加所在行业需求增长或者产业进入新周期,供求开始恢复平衡,优质公司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和业绩增长的戴维斯双击,A股市场投资价值有望进一步凸显。 

  权益类新品占多数 

  数据显示,2月5日起,万家鑫明、鹏华上证科创板200ETF、建信丰融等34只新发基金将陆续发行。 

  从基金类型来看,权益类新品占多数。具体来看,34只基金中有债券型基金8只、指数增强型基金6只、平衡混合型基金1只、偏股混合型基金6只、FOF2只、被动指数型基金9只、REITs基金1只、QDII产品1只。 

  主动权益类产品方面,多家公募机构的权益部门负责人亲自出马担纲新产品。比如,由东方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李瑞担纲的东方低碳经济2月5日正式开启募集,由海富通基金总经理助理兼公募权益投资部总监周雪军担纲的海富通远见回报将于2月10日正式募集。 

  指数类产品中,主流宽基指数基金仍是机构布局的重要对象。比如,万家基金布局了沪深300ETF,浦银安盛基金、鹏扬基金等多家机构布局了中证A500指数增强产品。值得注意的是,首批科创综指ETF将在2月份正式与投资者见面。数据显示,华泰柏瑞上证科创板综合ETF、汇添富上证科创板综合ETF将在2月17日开启募集。 

  从认购天数来看,34只新发产品中,大部分产品的认购天数在20天以内,汇添富九州通(600998)医药REIT的认购天数最短,仅有2天。尚正正达债券的认购天数最长,长达89天。 

  年内首募规模已超800亿元 

  2025年以来,多只基金首募规模均超10亿元。数据显示,截至2月4日,以基金成立日为统计标准,2025年以来公募市场已经成立基金107只,发行规模共计863.09亿元。 

  具体来看,成立于1月22日的诺德安锦利率债首募规模最高,达到了32.13亿元。此外,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亦交出了不错的募集成绩单。其中,天弘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等“顶格”募集,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首募规模共计217.5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多只REITs产品在近期受到资金追捧。易方达华威市场REIT、国泰君安济南能源供热REIT、华夏金隅智造工场REIT等多只产品首募规模均超10亿元。其中,国泰君安济南能源供热REIT发售结果的公告显示,公众投资者有效认购该基金份额数量达到了122.02亿份,为公众发售初始基金份额数量的813.44倍,创下公募REITs认购倍数历史新高。 

  资金有望持续流入 

  展望2025年的权益市场,财通基金副总经理、权益投资总监金梓才表示,随着2025年具体政策的落地和推进,国内有效需求有望逐渐恢复,助力经济进一步向好。一旦市场主线明确后,大量活跃资金有可能集中入场。“目前市场正在为下一个阶段的行情蓄力。政策的积极定调,将继续修复市场对经济稳增长的信心。随着经济企稳回升,市场有望迎来估值业绩双升阶段。” 

  中欧基金预测,从资金面来看,2025年ETF获资金净流入规模或大幅度提升,保险资金会大幅度净流入A股,随着中国经济预期持续改善,外资配置A股比例有望持续提升。 

  百亿级私募重阳投资董事长王庆说,对于2025年的A股市场保持乐观态度。首先,A股的价值底非常坚实;其次,政策和市场之间“同频共振”的时间点越来越近;第三,中国的各大产业链健全,可以在科技前沿与全球最高水平竞争;第四,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的思路已经向股东回报方面转变,只要坚持这一方向,从长期来看,中国股市表现一定不会比海外市场差。 

  关于2025年的配置方向,中欧基金表示,鉴于当前宏观经济持续修复,受益于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如人工智能(AI)应用、半导体、新能源等,预计会成为市场的领头羊板块。“对于2025年的投资机会,我们看好消费和科技两个方向,更倾向于大众消费,如餐饮、旅游及乳制品、服装等领域;科技行业中,关注新能源汽车及锂电池、AI应用和硬件、机器人等领域,这些领域不仅符合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方向,而且具备较强的成长潜力和技术壁垒。”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康博)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多只基金开启募集 新发市场亮点纷呈

2025年02月06日 07:3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魏昭宇 

  2025年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9只公募产品开启募集,涉及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基金中基金(FOF)等多个类型。拉长时间来看,春节假期结束后,将有34只新发基金开启募集,从基金类型上来看,权益类产品占多数。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新发市场亮点纷呈,多家公募机构权益部门负责人亲自出马管理新产品,首批科创综指ETF也将在2月份正式与投资者见面。 

  业内人士认为,市场正处于前期上涨之后的整固期,各路资金蓄势待发,静候政策的进一步出台以及落地后所释放的动能。在经济逐步向好的背景下,优质公司本身就有估值进一步修复的要求,再叠加所在行业需求增长或者产业进入新周期,供求开始恢复平衡,优质公司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和业绩增长的戴维斯双击,A股市场投资价值有望进一步凸显。 

  权益类新品占多数 

  数据显示,2月5日起,万家鑫明、鹏华上证科创板200ETF、建信丰融等34只新发基金将陆续发行。 

  从基金类型来看,权益类新品占多数。具体来看,34只基金中有债券型基金8只、指数增强型基金6只、平衡混合型基金1只、偏股混合型基金6只、FOF2只、被动指数型基金9只、REITs基金1只、QDII产品1只。 

  主动权益类产品方面,多家公募机构的权益部门负责人亲自出马担纲新产品。比如,由东方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李瑞担纲的东方低碳经济2月5日正式开启募集,由海富通基金总经理助理兼公募权益投资部总监周雪军担纲的海富通远见回报将于2月10日正式募集。 

  指数类产品中,主流宽基指数基金仍是机构布局的重要对象。比如,万家基金布局了沪深300ETF,浦银安盛基金、鹏扬基金等多家机构布局了中证A500指数增强产品。值得注意的是,首批科创综指ETF将在2月份正式与投资者见面。数据显示,华泰柏瑞上证科创板综合ETF、汇添富上证科创板综合ETF将在2月17日开启募集。 

  从认购天数来看,34只新发产品中,大部分产品的认购天数在20天以内,汇添富九州通(600998)医药REIT的认购天数最短,仅有2天。尚正正达债券的认购天数最长,长达89天。 

  年内首募规模已超800亿元 

  2025年以来,多只基金首募规模均超10亿元。数据显示,截至2月4日,以基金成立日为统计标准,2025年以来公募市场已经成立基金107只,发行规模共计863.09亿元。 

  具体来看,成立于1月22日的诺德安锦利率债首募规模最高,达到了32.13亿元。此外,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亦交出了不错的募集成绩单。其中,天弘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等“顶格”募集,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首募规模共计217.5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多只REITs产品在近期受到资金追捧。易方达华威市场REIT、国泰君安济南能源供热REIT、华夏金隅智造工场REIT等多只产品首募规模均超10亿元。其中,国泰君安济南能源供热REIT发售结果的公告显示,公众投资者有效认购该基金份额数量达到了122.02亿份,为公众发售初始基金份额数量的813.44倍,创下公募REITs认购倍数历史新高。 

  资金有望持续流入 

  展望2025年的权益市场,财通基金副总经理、权益投资总监金梓才表示,随着2025年具体政策的落地和推进,国内有效需求有望逐渐恢复,助力经济进一步向好。一旦市场主线明确后,大量活跃资金有可能集中入场。“目前市场正在为下一个阶段的行情蓄力。政策的积极定调,将继续修复市场对经济稳增长的信心。随着经济企稳回升,市场有望迎来估值业绩双升阶段。” 

  中欧基金预测,从资金面来看,2025年ETF获资金净流入规模或大幅度提升,保险资金会大幅度净流入A股,随着中国经济预期持续改善,外资配置A股比例有望持续提升。 

  百亿级私募重阳投资董事长王庆说,对于2025年的A股市场保持乐观态度。首先,A股的价值底非常坚实;其次,政策和市场之间“同频共振”的时间点越来越近;第三,中国的各大产业链健全,可以在科技前沿与全球最高水平竞争;第四,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的思路已经向股东回报方面转变,只要坚持这一方向,从长期来看,中国股市表现一定不会比海外市场差。 

  关于2025年的配置方向,中欧基金表示,鉴于当前宏观经济持续修复,受益于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如人工智能(AI)应用、半导体、新能源等,预计会成为市场的领头羊板块。“对于2025年的投资机会,我们看好消费和科技两个方向,更倾向于大众消费,如餐饮、旅游及乳制品、服装等领域;科技行业中,关注新能源汽车及锂电池、AI应用和硬件、机器人等领域,这些领域不仅符合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方向,而且具备较强的成长潜力和技术壁垒。”

(责任编辑:康博)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