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主题基金加速“上新”年内新发数量创新高

2024-06-14 07:27 来源:证券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关婧)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红利主题基金加速“上新”年内新发数量创新高

2024年06月14日 07:27    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方凌晨

  6月13日,建信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建信红利精选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将于6月20日开始发售。

  今年以来,红利主题基金“上新”速度加快。截至6月13日,年内红利主题基金新发数量创新高,达32只(只统计主代码基金,下同),相较于去年全年发行16只产品,数量已增长一倍。部分存量产品也受到资金青睐,份额增长显著。

  投资者需求增长

  带动资金持续流入

  近年来,具有高股息、低估值特点的红利主题基金吸引了越来越多基金管理人的布局。今年以来,红利主题基金进一步加速“上新”。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13日,年内新成立红利主题基金数量达32只,合计发行规模达106.32亿元。

  同时,红利主题基金的发行后备梯队也在不断壮大。一方面,目前包括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天弘基金、中欧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在内的7家基金管理人旗下9只红利主题基金正在发行过程中,涵盖偏股混合型基金、被动指数型基金和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股票型基金等类型。其中,南方基金、广发基金、景顺长城基金旗下首批3只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于6月11日开启首发认购。另一方面,近一个月以来,招商基金、鑫元基金、万家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管理人旗下红利主题基金申报待批。

  华泰柏瑞基金指数投资部柳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年内红利主题基金发行火热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对于红利类资产的配置需求持续增长。”

  柳军进一步分析称,一方面,近年来,红利策略类指数的股息率相对于债券票息率的利差不断走阔,且这一趋势有望延续,从而吸引了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且能承受权益市场波动的投资者发生“资金搬家”行为,进而提升了市场对红利主题基金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当前投资者整体风险偏好较低,而具有高股息、低估值特征的红利策略类资产历史上拥有较为稳定的分红,展现出攻守兼备的优势,成为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时的重要底仓选择。

  “在弱市环境或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低的情况下,红利策略对追求绝对收益的资金具备较强吸引力;同时在震荡市环境且市场缺乏明确主线的情况下可提供防御属性,其投资价值也随之受到市场关注。”中欧瑾泉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经理刘勇表示。

  今年以来,部分存量红利主题基金也受到资金青睐,份额显著增长。截至6月13日,2024年以前成立的106只红利主题基金,合计规模约1663亿元,基金份额较年初增加约193亿份。其中,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年内基金份额增加最多,约为55亿份,农银汇理红利A、天弘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年内基金份额分别增加约40.19亿份、30.5亿份。

  七成以上产品浮盈

  红利策略未来或仍占优

  业绩表现方面,红利主题基金也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在有业绩记录的138只红利主题基金中,98只产品今年以来实现浮盈,占比达71%。其中,有52只产品年内浮盈10%以上。工银红利优享A以25.19%的年内浮盈“领跑”同类基金,中欧红利优享A以19.74%的年内浮盈“跟跑”,另有中泰红利价值一年持有、华宝红利精选A、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华泰柏瑞红利ETF等13只基金实现15%以上的浮盈。

  随着市场情况发生变化,以及越来越多基金产品布局红利主题赛道,红利风格能否持续占优?后续红利主题基金投资又有哪些机会与风险?

  在柳军看来,随着市场对红利策略关注度的逐渐升温,短期内投资者可能会聚焦于交易拥挤度,并担忧前期的高涨幅可能透支了红利策略的潜在收益,从而出现一定回撤。

  “去年以来部分高股息红利股已经积累了一定涨幅,因此我们在目前阶段对红利板块的具体领域进行选择时,为保证红利策略的中长期安全边际,针对行业及公司的选择时会更多考虑较高的股息率及分红率、稳定的盈利、现金流情况、不在高资本开支周期内等。”刘勇表示。

  “虽然红利主题基金具有较强的防御属性,但仍然属于权益类基金,出现一定程度的阶段性波动是难免的,投资前需要做好预期管理。但从宏观环境来看,有利于红利策略的多方面因素仍然存在。虽然短期内市场可能对红利类资产的拥挤度保持关注,但是长远而言,更应该重视红利类资产在市场中的稀缺性及其背后的长期投资价值。”柳军表示。

  谈及红利风格能否持续占优,刘勇认为,近年来,在政策鼓励和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提升等因素的影响下,上市公司分红水平持续改善。2023年全年,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再创历史新高。随着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意愿不断提升,红利策略投资风格有望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同时,红利策略能否延续的本质在于分子端国内经济基本面情况以及分母端无风险利率的改善情况。从上述两个维度判断,目前红利策略占优或许没有结束,甚至红利策略将会成为近两年的主流投资话题。”刘勇称。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