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目标风险养老FOF再添新员 富国鑫旺积极养老FOF正发行
近年来,我国养老FOF市场持续扩容。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市场共有450多只FOF基金,合计管理规模1900多亿元。其中,养老FOF数量达227只,合计规模达870亿元,养老FOF已成为FOF产品的主力军。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的目标风险FOF中,积极目标风险策略基金比较稀缺,全市场上市的积极型养老FOF仅11只。近日,积极型养老FOF即将再添一员,富国基金旗下首只积极目标风险策略基金——富国鑫旺积极养老五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FOF(基金代码:018270,以下简称:富国鑫旺积极养老FOF),于7月10日起开始发行,该基金将通过积极布局权益资产、精选优质基金,以其获得长期稳健的超额收益,为中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适配的的养老投资体验。
据了解,富国鑫旺积极养老FOF权益类资产占比为65%-80%,可投资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等权益资产,积极做多权益资产以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其他资产主要包括固定收益类产品如债券、债券型基金、固收+产品、商品基金如黄金ETF等,通过多资产配置,实现组合的多元化。在组合构建方面,将通过多元资产配置控制风险回撤、优选个基争取超额收益。具体操作来看,在权益类资产方面,遵循“核心-卫星”策略,其中,核心底仓将精选超额收益长期较稳定且配置偏均衡的产品,重点关注均衡型、价值型、交易型三类产品;卫星持仓则重点持有弱复苏环境下的低基数相关产品,其中低基数主要为低估值、低盈利、低筹码集中度等行业相关的产品,重点关注TMT+AI、小盘股及出行产业链等行业的优质基金。
养老目标FOF主要用于养老投资需求,所以投资者在选择这类产品时,更加追求长期、稳健可持续的超额收益。为实现这一目标,养老FOF基本都设置了持有期。其中,积极型养老目标风险FOF持有期一般为五年。设置持有期具备两大好处,一方面,对基金经理而言,基金份额更稳定,使得基金经理可以更加专注于投资,避免市场的短期扰动,投资更加从容;另一方面,对投资者而言,持有期设置,可以避免追涨杀跌。富国鑫旺积极养老FOF以追求长期稳健超额收益为目标,设有五年持有期,助力中高风险偏好投资者获得适配的养老投资体验。
数据显示,持有时间越长,获得正收益的概率更高,同时也有望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据Wind数据显示,自2010年年初以来,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滚动持有6个月、一年、三年、五年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化收益中位数和获得正收益概率都将随着持有期的加长出现显著提升。其中,持有五年的年化收益中位数和正收益概率分别达到11%和92%。持有期设计+长期持有,有望助力投资者提高投资胜率,为个人养老规划提供长期助力。
富国鑫旺积极养老FOF的发行,是富国鑫旺养老FOF系列的又一重磅“落子”,富国养老FOF产品体系更加完备。前文提到,该基金将由富国基金“资产配置多面手”张子炎管理。据悉,张子炎是一位有着数学和金融复合背景的基金经理,本科及硕士均毕业于顶尖学府复旦大学,具备12年证券从业经验,其中有10年组合管理经验,包括4年基金管理经验。目前,张子炎管理着富国基金旗下多只FOF产品,其中富国鑫旺稳健一年持有FOF、富国鑫旺均衡三年持有FOF均由张子炎担纲,在获取超额收益和控制回撤方面均有着不俗表现。
以其管理时间最长的富国鑫旺稳健养老一年持有FOF为例,该产品自成立以来,多次成功穿越市场异动,如2020年3月疫情冲击、2020年5月债市突变、2021年初风格切换、2022年3月股市震荡及2023年底债市回调等。基金定期报告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富国鑫旺稳健养老一年持有FOF成立来总回报达到18.9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仅10.22%,相较同期业绩比较基准获得了8.69%的超额收益。
2022年末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个人养老投资布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养老“第三支柱”重要组成部分,公募养老FOF已成为众多投资者个人养老投资的重要选择。作为业内较早布局养老投资领域的公募基金,富国基金已连续在养老目标风险、养老目标日期两大类产品作了全面布局。本次发行的富国鑫旺积极养老FOF,主要投资优质权益基金资产,拟由资深的FOF基金经理担纲,一站式解决个人养老资金选择权益基金和资产配置的难题。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