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基金李欣:聚焦中特估主线 关注低估值高分红个股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7日讯 今年以来,“中字头”股票持续走强,截至5月15日,央企创新指数年内上涨20%,多只“中字头”个股年内涨幅翻倍,“中特估”已经成为全市场聚焦的热点。
在嘉实金融精选基金经理李欣看来,“中特估”的内涵是央国企要通过国企改革提质、降本、增效,优化产业布局,同时改善经营效率,提升盈利能力,增加分红回报,重视市值管理,合理激励回购,这样才能达到提估值的效果,最终估值中枢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抬升。
近年来,随着国企改革的持续推进,经营效率提升,央国企的竞争力正在逐步提高。据李欣分析,“中特估”板块今年涨幅较为明显,尤其银行股迎来罕见大涨,其认为,在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核心资产估值走势偏高,除此之外大量股票不仅估值偏低,且分红率较高,在今年“中特估”行情持续演绎之下,国有大行作为典型的相对低估值高分红“中特估”板块迎来了持续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轮“中特估”行情中,有着相对低估值、相对高分红特征的个股表现更优。整体来看,李欣比较看好业绩好的“中特估”公司,她认为没有业绩支撑的公司只能是阶段性炒作行情,随着概念炒作结束或政策刺激低于预期等因素影响,此类公司将不断退潮出现明显回落。
至于“中特估”是否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后续行情走向何方?李欣表示,长期来看,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有利于提高央国企估值,但短期对市值的提升效果或相对有限,毕竟整体市值提升需要充裕的流动性支持以及良好的基本面支撑。不过,国企市值提升有利于国企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增发等一系列融资行为,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李欣指出,“中特估”将是贯穿全年的主线,这是国企价值重估的机会。过去三年其经营质量、资产负债率和盈利能力改善,随着国企考核指标转向ROE的本质性转变,将显著提升资本市场的估值水平。
(责任编辑:李荣)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