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游戏概念大火 年内第一只“翻倍基”出炉

2023年05月04日 08:0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一把“游戏之火”,直接助推年内第一只“翻倍基”诞生,华夏中证动漫游戏ETF今年以来净值飙升102.38%。 

  4月下旬,A股市场人工智能(AI)板块陷入调整,但在传媒、游戏等概念股的推动下,擅长押注相关赛道的部分主动权益基金净值在月底火速“超车”。银华体育文化超过一季度领跑的诺安积极回报,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达69.26%。此外,拉长时间来看,近五年,有433只基金净值增长率超100%。 

  本报记者 杨皖玉 

  游戏主题ETF一马当先 

  4月28日,传媒板块“一马当先”,个股爆发涨停潮。在此背景下,三只游戏主题ETF一路飙升,国泰中证动漫游戏ETF、华夏中证动漫游戏ETF、华泰柏瑞中证动漫游戏ETF当日均涨停。 

  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这把火”,直接助推年内第一只“翻倍基”诞生。数据显示,截至4月28日,华夏中证动漫游戏ETF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达到102.38%。 

  此外,华泰柏瑞中证动漫游戏ETF、国泰中证动漫游戏ETF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也逼近翻倍,分别达到99.93%、99.41%。 

  华泰柏瑞中证动漫游戏ETF的基金经理在基金一季报中表示,展望后市,首先,在供需层面,用户付费意愿回升有望,结合新产品逐步上线,有望带来业绩增量,激发市场活力;其次,政策层面,版号管控与未成年人防沉迷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最后,技术层面,游戏有望充分受益于AIGC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AIGC能够快速生成图像、文案与音效等核心要素,提升研发效率,另一方面AIGC与游戏结合后或将带来更丰富的内容生态,例如某游戏在GPT加持后,玩家能够与NPC进行自由对话,实现深度交互,获得更个性化的游戏体验。 

  也有不少机构人士开始提示风险,认为以游戏、传媒为代表的相关概念股,当前已经到达高位,赚钱效应可能趋弱,投资者需谨防高位被套。 

  主动权益基金领跑换人 

  同样受益于游戏、传媒等概念股的大涨,部分擅长押注相关赛道的主动权益基金在四月火速“超车”,超过此前重仓计算机等信创行业的基金,实现业绩领跑。 

  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有18只(不同份额基金合并计算)主动权益基金净值增长率超30%。其中,银华体育文化超过一季度领跑的诺安积极回报,净值增长率暂居第一,达69.26%。 

  观察该基金最新持仓,为清一色游戏、传媒相关个股。一季度末,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为吉比特(603444)、三七互娱(002555)、昆仑万维(300418)、恺英网络(002517)、三六零(601360)、神州泰岳(300002)、蓝色光标(300058)、三人行(605168)、科大讯飞(002230)、姚记科技(002605)。 

  在银华基金2023年二季度策略会上,银华体育文化基金的基金经理唐能表示,观察ChatGPT能不能持续引领市场主线,可以关注两点:一是有没有更多科技巨头快速加入大模型生产的行列;二是运用大模型进行开发和改造,企业能不能推出特别有竞争力的产品,推动收入的提升。目前来看,这两个方面都非常正面,无论是大科技巨头的快速加入,包括大模型的应用端爆发,预估部分企业二季度可以快速兑现业绩。 

  此外,诺安积极回报、东吴移动互联两只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超50%。前海开源沪港深乐享生活、银河文体娱乐主题、东吴新趋势价值线、招商优势企业、天治研究驱动、泰信行业精选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均超40%。 

  基金长跑后劲足 

  拉长时间来看,主动权益型基金整体业绩表现亮眼。数据显示,截至4月28日,148只(不同份额未合并)基金近三年净值增长率超100%,8只基金净值增长率超200%。 

  其中,原油QDII领跑近三年公募基金业绩榜单。嘉实原油、南方原油、易方达原油、国泰大宗商品近三年净值增长率超200%。 

  以近五年业绩来看,虽然经历过市场多次回调,仍有433只基金净值增长率超100%,27只基金净值增长率超200%。 

  在近五年业绩排行榜上,主动权益型基金发挥主动管理优势,领跑全市场基金。其中,倪超管理的金鹰信息产业近五年净值增长率近300%,达294.8%,周海栋管理的华商新趋势优选近五年净值增长率为287.73%。此外,祁禾管理的易方达环保主题、郑巍山管理的银河智联主题、廖玮彬管理的金元顺安元启近五年净值增长率均超250%。

(责任编辑:康博)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