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安基金陈衍鹏:2023年看好科技股投资机会
2023年04月23日 16:0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3日讯 2023年开年以来,科技赛道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AI开启新一轮技术革新,创新形成发展第一驱动力。后市科技板块将如何演绎?诺安科技组基金经理陈衍鹏认为,AI崛起是历史维度机遇。
陈衍鹏称,2023年看好科技股投资机会,一是因为经历了2020年至2023年的持续下跌,科技股的情绪面、政策面、基本面、估值都处于相对底部位置,二是展望2023年,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为代表的需求将拉动科技产业重回高增长。
陈衍鹏认为,2023年以来ChatGPT火爆全球并引发全球科技产业共振,核心因素在于这一轮AI引入了人类反馈强化学习机制,其提供的问答更加精准和符合人类习惯,以ChatGPT为代表的AI技术,必定是一场技术革命。
据陈衍鹏分析,人类历史上经历过电气革命、互联网革命和还有现在正在经历的新能源革命,他们共同特点一定是极大的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我们现在已经能看到人工智能在文本编辑、图片识别和生成等人的创意类领域替代人工,相信在未来人工智能在工业、医药研发等也将发挥巨大的效力。
陈衍鹏称其最看好AI硬件端需求的确定性和爆发力,确定性体现为AI需要一个卖水人或者卖铲人的角色,例如AI芯片、服务器、光模块等。爆发力体现为未来需求一定会呈现几何级的增长。
(责任编辑:李荣)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