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定增市场马太效应凸显 公募强强联合抢大单

2022年08月01日 08:06    来源: 证券时报    

  2022年A股市场行情剧烈震荡,市场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走势后情绪低迷,在此背景下定增业务也冷冷清清。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41家上市公司完成定增事项,吸金4301.94亿元,这一数值较去年的7329.67亿元减少超4成。 

  然而,随着行情企稳,年内定增落地的项目浮盈情况也逐渐乐观,平均收益率11.65%。此外,据公开数据推测,不少基金公司以折扣价参与定增,并在二级市场卖出,运用定增标的替换持仓股增厚投资收益。 

  年内定增行情清淡 

  在行情遇冷之际,“马太效应”也愈发严重,如宁德时代(300750)450亿元的巨额定增吸引了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一众外资与国内公募基金的抢购,上海医药(601607)、大全能源等百亿规模的定增也不乏机构热捧,而其余百余家公司多为数十亿元的规模,与上述几家公司的大手笔相距甚远。 

  今年以来定增融资规模回落的原因有哪些?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分析,前一阶段定增项目发行数量较少主要受三方面影响。 

  首先是定价机制。随着市场持续调整,部分待发行定增项目的股价持续低于20日均价,根据定增发行底价定价机制,导致折扣收敛,削弱了发行市场条件。 

  其次是价格预期。部分价值原本就被低估的定增项目,在市场及个股持续调整的过程中,会一定程度降低发行人的发行意愿,也会一定程度扩大投资者在择时方面的分歧。 

  此外,还有发行规定的影响。一般而言,3月正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较为集中的时间窗口,使得部分待发定增项目在上市公司内部优先完成年报相关工作的同时,还需考虑年报前发行流程节点以及年报后向监管机构上报会后事项等相关发行安排,也会阶段性影响发行节奏,这一影响目前基本已消除。 

  “所以我们认为,前一阶段定增项目发行数量较少的问题会随着市场调整逐渐平稳而回归正常,即定价机制和价格预期将重新找回平衡点。”上述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公募参与胜率尚可 

  上市公司大额定增也吸引了公募基金大型产品的“强强联合”,7月26日,兴全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多只基金合计拿出14.51亿元参与大全能源非公开定向增发。 

  其中,谢治宇旗下3只基金——兴全合润、兴全合宜和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合计拿出近8亿元参与该股票的定增。这3只基金分别认购809.04万股、608.23万股、127.44万股,成本分别为4.19亿元、3.15亿元、6600万元。此外,乔迁管理的兴全新视野、兴全商业模式LOF两只百亿基金,合计认购463.42万股,总成本为2.4亿元。 

  此外,广发多因子与蔡嵩松掌管的诺安成长分别以超过3亿元的成本认购了小康股份(601127)与沪硅产业的股份。 

  随着行情企稳,年内定增落地的项目浮盈情况也逐渐乐观,平均收益率11.65%,不少项目甚至有超60%的涨幅。如露笑科技(002617)定价基准日为6月22日,定增价格为8.04元/股,近期公司股价持续上行,截至7月29日,参与定增的公募基金已经浮盈超74%,华夏磐益一年定开、兴全多维价值等多只基金也收益不菲。此外,还有沪光股份(605333)、晶澳科技(002459)等公司的定增浮盈也超60%。 

  不过,定增并非稳赚不赔,不少项目即使有利润垫也难阻亏损,如浙江鼎力(603338)在定增价基础上仍跌逾40%,用友网络(600588)、优刻得与建龙微纳等股价跌超30%,参与认购的多只基金面临浮亏。 

  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市场环境下,以组合投资、多资产类别的方式参与定增市场更加重要,因为定增个股投资破发概率或高于以往,定增个股投资的择时亦比以往更为重要。“投资者仍需理性参与,不博单票,对个股基本面、估值等多个维度需要均衡考量,参与定增投资一定要做组合,安全性重于收益率。” 

  有意思的是,也有公募基金借助定增在“做波段”,以此降低持股成本。 

  2020年定增新规以来,具备发行折价优势、持有期回报的定增项目投资,成为不少公募基金管理者优化基金组合结构的新方向。一方面,通过定增投资可以优化组合结构,另一方面,运用定增标的替换持仓股增厚投资收益,均有效地为投资组合提供了安全边际。 

  以纳思达(002180)为例,去年12月份,公司公布50亿元定增结果,中欧基金合计获配7亿元,其中中欧价值智选回报以4.5亿元的成本获配1401.43万股。不过,在纳思达随后公布的年报中,中欧价值智选回报在四季度整体仅显示加仓了999.8万股,这意味着该基金一边参与定增、一边在二级市场减持了其原有的股份约400万股,考虑到纳思达去年四季度股价上涨超过35%,该基金的操作无疑能够降低其持股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欧价值智选回报对纳思达的减持仍在继续,今年一季度减持了433.67万股后,二季度又减持了近700万股。 

  定增后市如何? 

  对于定增市场的后市该怎么走?接受采访的人士研判认为:首先,A股市场情绪回暖对定增市场影响是正面的。“我们认为,今年上半年被市场环境抑制的项目供给回归常态大概率不需要太长时间,也会使得项目供给与投资需求逐渐回归平衡,进而适度缓解前段时间实际发行折扣明显收敛的问题。” 

  其次,定增投资者与二级市场投资者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虽然去年四季度在市场高位发行的部分定增项目面临亏损压力,但今年上半年发行项目减少也变相保护了定增投资者的参与程度。“所以我们评估,上半年市场调整后,整体来说定增投资者受损不是很大,或反而让这些投资者得以保留实力,可能正蓄势待发,投资热情高涨”。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项目供给无法回归常态,一旦投资者开始争抢少量项目必然导致资金需求大于项目供给,导致实际发行折扣进一步收敛,都会一定程度影响到定增投资者的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 

  与此同时,与过去相比较,现阶段定增市场投资者的构成变化最大的是外资资管和产业资本,外资资管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也使得近年来定增投资规模增速明显。另一方面,部分代表产业资本的上市公司直接参与产业上下游其它上市公司定增项目的频率也高于以往,使得过去以国家大基金与各类产业基金为代表的产业资本队伍进一步扩容,对市场投资者也会起到很强的风向标作用。

(责任编辑:康博)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定增市场马太效应凸显 公募强强联合抢大单

2022-08-01 08:06 来源:证券时报

  2022年A股市场行情剧烈震荡,市场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走势后情绪低迷,在此背景下定增业务也冷冷清清。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41家上市公司完成定增事项,吸金4301.94亿元,这一数值较去年的7329.67亿元减少超4成。 

  然而,随着行情企稳,年内定增落地的项目浮盈情况也逐渐乐观,平均收益率11.65%。此外,据公开数据推测,不少基金公司以折扣价参与定增,并在二级市场卖出,运用定增标的替换持仓股增厚投资收益。 

  年内定增行情清淡 

  在行情遇冷之际,“马太效应”也愈发严重,如宁德时代(300750)450亿元的巨额定增吸引了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一众外资与国内公募基金的抢购,上海医药(601607)、大全能源等百亿规模的定增也不乏机构热捧,而其余百余家公司多为数十亿元的规模,与上述几家公司的大手笔相距甚远。 

  今年以来定增融资规模回落的原因有哪些?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分析,前一阶段定增项目发行数量较少主要受三方面影响。 

  首先是定价机制。随着市场持续调整,部分待发行定增项目的股价持续低于20日均价,根据定增发行底价定价机制,导致折扣收敛,削弱了发行市场条件。 

  其次是价格预期。部分价值原本就被低估的定增项目,在市场及个股持续调整的过程中,会一定程度降低发行人的发行意愿,也会一定程度扩大投资者在择时方面的分歧。 

  此外,还有发行规定的影响。一般而言,3月正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较为集中的时间窗口,使得部分待发定增项目在上市公司内部优先完成年报相关工作的同时,还需考虑年报前发行流程节点以及年报后向监管机构上报会后事项等相关发行安排,也会阶段性影响发行节奏,这一影响目前基本已消除。 

  “所以我们认为,前一阶段定增项目发行数量较少的问题会随着市场调整逐渐平稳而回归正常,即定价机制和价格预期将重新找回平衡点。”上述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公募参与胜率尚可 

  上市公司大额定增也吸引了公募基金大型产品的“强强联合”,7月26日,兴全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多只基金合计拿出14.51亿元参与大全能源非公开定向增发。 

  其中,谢治宇旗下3只基金——兴全合润、兴全合宜和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合计拿出近8亿元参与该股票的定增。这3只基金分别认购809.04万股、608.23万股、127.44万股,成本分别为4.19亿元、3.15亿元、6600万元。此外,乔迁管理的兴全新视野、兴全商业模式LOF两只百亿基金,合计认购463.42万股,总成本为2.4亿元。 

  此外,广发多因子与蔡嵩松掌管的诺安成长分别以超过3亿元的成本认购了小康股份(601127)与沪硅产业的股份。 

  随着行情企稳,年内定增落地的项目浮盈情况也逐渐乐观,平均收益率11.65%,不少项目甚至有超60%的涨幅。如露笑科技(002617)定价基准日为6月22日,定增价格为8.04元/股,近期公司股价持续上行,截至7月29日,参与定增的公募基金已经浮盈超74%,华夏磐益一年定开、兴全多维价值等多只基金也收益不菲。此外,还有沪光股份(605333)、晶澳科技(002459)等公司的定增浮盈也超60%。 

  不过,定增并非稳赚不赔,不少项目即使有利润垫也难阻亏损,如浙江鼎力(603338)在定增价基础上仍跌逾40%,用友网络(600588)、优刻得与建龙微纳等股价跌超30%,参与认购的多只基金面临浮亏。 

  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市场环境下,以组合投资、多资产类别的方式参与定增市场更加重要,因为定增个股投资破发概率或高于以往,定增个股投资的择时亦比以往更为重要。“投资者仍需理性参与,不博单票,对个股基本面、估值等多个维度需要均衡考量,参与定增投资一定要做组合,安全性重于收益率。” 

  有意思的是,也有公募基金借助定增在“做波段”,以此降低持股成本。 

  2020年定增新规以来,具备发行折价优势、持有期回报的定增项目投资,成为不少公募基金管理者优化基金组合结构的新方向。一方面,通过定增投资可以优化组合结构,另一方面,运用定增标的替换持仓股增厚投资收益,均有效地为投资组合提供了安全边际。 

  以纳思达(002180)为例,去年12月份,公司公布50亿元定增结果,中欧基金合计获配7亿元,其中中欧价值智选回报以4.5亿元的成本获配1401.43万股。不过,在纳思达随后公布的年报中,中欧价值智选回报在四季度整体仅显示加仓了999.8万股,这意味着该基金一边参与定增、一边在二级市场减持了其原有的股份约400万股,考虑到纳思达去年四季度股价上涨超过35%,该基金的操作无疑能够降低其持股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欧价值智选回报对纳思达的减持仍在继续,今年一季度减持了433.67万股后,二季度又减持了近700万股。 

  定增后市如何? 

  对于定增市场的后市该怎么走?接受采访的人士研判认为:首先,A股市场情绪回暖对定增市场影响是正面的。“我们认为,今年上半年被市场环境抑制的项目供给回归常态大概率不需要太长时间,也会使得项目供给与投资需求逐渐回归平衡,进而适度缓解前段时间实际发行折扣明显收敛的问题。” 

  其次,定增投资者与二级市场投资者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虽然去年四季度在市场高位发行的部分定增项目面临亏损压力,但今年上半年发行项目减少也变相保护了定增投资者的参与程度。“所以我们评估,上半年市场调整后,整体来说定增投资者受损不是很大,或反而让这些投资者得以保留实力,可能正蓄势待发,投资热情高涨”。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项目供给无法回归常态,一旦投资者开始争抢少量项目必然导致资金需求大于项目供给,导致实际发行折扣进一步收敛,都会一定程度影响到定增投资者的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 

  与此同时,与过去相比较,现阶段定增市场投资者的构成变化最大的是外资资管和产业资本,外资资管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也使得近年来定增投资规模增速明显。另一方面,部分代表产业资本的上市公司直接参与产业上下游其它上市公司定增项目的频率也高于以往,使得过去以国家大基金与各类产业基金为代表的产业资本队伍进一步扩容,对市场投资者也会起到很强的风向标作用。

(责任编辑:康博)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