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值过低不收管理费 公募基金当效仿
每经特约评论员 曹中铭
日前,知名私募大佬但斌在朋友圈中表示,东方港湾的所有产品累计净值在1元以下的不再收管理费,回到1元以上再收。困难时刻,希望与客户一起共渡难关。该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市场强烈关注。个人以为,私募基金累计净值低于1元时不收取管理费的举措,值得公募基金效仿。
我国公募基金行业诞生于1998年,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基金公司数量还是行业规模,都早已今非昔比。近几年来,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更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仅新基金发行频频出现“一日售罄”的盛况,基金产品的数量也接近9000只。相对于4000余家上市公司,有投资者调侃称,选择基金投资比选择上市公司更难。
尽管公募基金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公募基金行业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比如行业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再如基金管理费提取问题,这也是多年来市场质疑的焦点所在。公募基金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提取模式,频频受到市场诟病。
此外,公募基金频现的清盘与基金经理的离职现象,同样招致市场质疑。统计数据显示,步入2022年以来已有约20只基金宣布清盘。而在2021年,基金清盘数量高达249只,与2020年相比增幅超40%,也刷新了近三年以来的新高。因为所管理的基金清盘,因之离职的基金经理不在少数。像2021年离职的基金经理超过300位,也创出历史新高。清盘潮与离职潮的出现,并不利于持有人的投资,也不利于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此次私募行业中的东方港湾率先宣布旗下产品累计净值低于1元时不收取管理费,尽管个中不无“与客户一起共渡难关”方面的考量,客观上讲,也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具有借鉴意义。
如果公募基金也采取净值低于1元不收取管理费的举措,个中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一方面,公募基金不会盲目发行新产品。一只新基金产品的发行,不仅需要基金公司的前期投入,产品成立后,还会面临运营成本等方面的问题。一旦基金净值一直处于1元以下,那么该产品将无法为基金公司带来收益,相反还会带来亏损,如此将倒逼基金公司对新产品的发行持审慎态度。
另一方面,此举将倒逼基金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能力,以及基金的盈利能力。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很难想像基金公司在不投入的情形下会取得好的收益。而一只基金盈利状况如何,与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水平、能力等方面密切相关。只有从多方面提升基金经理的能力,相关基金才可能为基金公司带来收益。
累计净值低于1元不收管理费,还将倒逼基金公司重视人才培养与储备。毕竟人才是基金能否盈利的重要因素。而且,此举也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可谓一举多得。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