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基金“造星运动”留下一地鸡毛 八成爆款基金亏损

2022年02月17日 08:10    来源: 上海证券报    

  记者 赵明超 编辑 吴晓婧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在过去两年多的基金高速发展浪潮中,一场轰轰烈烈的造星运动随之展开:众多基金经理王冠加身,被冠以“女神”“男神”“一哥”“一姐”“成长股猎手”乃至“国民基金经理”等称号,以短期高收益为噱头,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购买,不少新发基金一日售罄,轻松募集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 

  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进入2022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调整,绝大多数权益类基金“跌跌不休”,尤其是此前被投资者追捧的明星基金,在市场风格突变之后,投资者亏损加重。 

  王冠坠落 爆款基金亏损多 

  对于过去两年追捧爆款基金的投资者来说,进入2022年以来,在市场震荡调整中,突然发现他们昔日追捧的投资明星,失去了往日的光环。 

  基金经理头上的王冠,几乎一时间全部黯淡无光。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7月至2021年底的一年半时间内,首募规模超30亿元的主动权益性基金共有245只。从上述基金的业绩表现看,截至2022年2月15日,成立以来依然获得正收益的基金仅有42只,占比不足两成。 

  与之相对应的是,上述时间段成立至今亏损超过10%以上的基金多达125只,更有33只基金成立以来亏损20%以上。 

  在行情较好时,大型基金公司往往是基金发行的绝对主力。从上述爆款基金成立以来的业绩表现看,在上述一年半时间内,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发行的18只爆款基金中,截至今年2月15日,有17只处于亏损状态,其中7只基金跌幅超过15%。另一家同期发行了16只爆款基金的头部公司,成立至今亏损超过20%的基金多达5只。 

  基金造星 王冠是如何加身的 

  过去两三年,在结构性行情中,基金公司的整体业绩表现突出,基金公司的造星运动也在轰轰烈烈地展开。 

  基金造星,宣传先行。宣传之道,要占领高地。 

  站在上海陆家嘴的环形天桥上,迎面就能看到巨大的基金公司宣传海报。家住浦西但在浦东上班的董小姐发现,不知从哪天开始,她上下班乘坐的地铁二号线上,基金公司的宣传海报,已经逐渐取代了此前流行的植发和电商广告,成为这座金融中心的广告商“新贵”。 

  在浦东世纪大道地铁站,这座人流量巨大的四条地铁交汇的地铁站内,在基金发行高峰期,几乎每个立柱上都是基金公司的宣传海报,“医药女神”“消费一哥”等类似的宣传口号随处可见。 

  家住郑州的小张告诉记者,大约一年多前,当她打开手机App时,经常可以发现基金公司的广告,支付宝上也会频频推荐基金,身边人也开始不断有人给她推荐基金,最终在懵懵懂懂中加入了购买基金的大军。但她最近开始不停抱怨自己亏了钱。尽管只亏损几千块钱,但却让她对投资基金心有余悸。 

  需要说明的是,在基金公司的推广中,往往只呈现基金业绩亮丽的一面,投资者并不能看清投资全貌。在介绍基金经理时,往往会选取对营销有利的时间节点,给投资者以超高收益的假象。 

  例如,某基金经理正在发行新基金,在介绍他的过往业绩时,往往会截止到2021年底的市场高点。投资者不知道的是,如果截至最新日期,在今年以来的下跌之后,其长期业绩表现就会大打折扣。另外,管理时间不足3年甚至不足1年的基金,在宣传时甚至会用年化收益率做推广。 

  在过去两年来的基金造星运动中,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的消费基金经理被包装成“国民基金经理”,在新发基金中一举吸引了1300亿元资金认购,创下了当时的基金首发募集纪录。但投资者不知道的是,该基金经理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从2010年底至2018年底,在长达8年的时间内,总回报仅有62.7%。尽管该基金经理能力圈以白酒为主,但很多投资者被其产品宣传打动,奔着“国民基金经理”的噱头而去,甚至买入了该基金经理管理的创新未来基金,结果短短一年出头的时间,净值就亏掉了三分之一。 

  沪上某基金分析人士表示,绝大部分基金经理并不具有获取阿尔法的能力,业绩好更多是来自于贝塔行情。但在基金公司的宣传中,往往会被包装成有获取超额收益的股神。“投资者关注的最重要指标就是业绩,这也导致了基金公司的造星运动盛行,很多公司纷纷把主动型基金做成了主题型基金,依靠极端操作押注赌未来。” 

  王冠之重 如何破解“造星”冲动 

  进入2022年以来,伴随着市场的震荡,一顶顶投资明星的王冠开始跌落。 

  基金公司为何如此热衷于造星运动?这要从其基金行业的相关利益链条进行分析。 

  在基金投资利益链条中,涉及基金公司、公司股东、基金经理、基金销售和投资者等多方面的利益。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只有把资产管理规模做大了,基金管理费才能增加,基金公司利润才能增加,基金经理也会有更多收入。 

  扩大资产管理规模,上述各方都有天然的动力。从基金营销的发展现状看,打造明星管理人往往是最简单粗暴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华南某公募基金经理分析称,在基金销售过程中,买卖双方对投资的理解有较大差异,买方对投资风险收益比往往缺乏足够认知,在信息存在巨大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会被收益预期所迷惑,而忽略了隐藏的风险。 

  从过往投资历史看,在投资者疯狂追逐短期回报的时候,往往已经处于行情的阶段性高位了。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在市场火热的时候发行新基金,借助投资者的入市热情,能够轻松募集到大量资金。但随着基金规模的持续增长,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带来巨大挑战,当超出基金经理的管理边界后,最终容易陷入业绩的泥淖中。 

  现实中,在高点密集发行基金的结果,往往是投资者亏钱,基金公司管理费大幅增加,基金公司股东喜笑颜开,挨骂最多则是基金经理。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相对于基金经理,基金公司的责任更大。很多明星基金经理的王冠,无疑源于基金公司的强力推动。 

  沪上某绩优基金经理曾对记者透露,在市场行情如火如荼时,他坚持不发新基金,公司高管没有责怪他,这让他感到非常欣慰。他说:“在牛市中不趁热打铁发新基金,公司高管会面临股东方的巨大压力。” 

  当市场下跌之后,王冠之重,让基金经理不堪重负。如何破解基金公司的造星运动?在业内人士看来,有必要对基金投资的相关利益方实行一定的利益捆绑制度。 

  业内人士建议,从具体的利益捆绑方式看,首先要有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强制跟投制度。基金公司须拿出真金白银买入新发基金,基金经理也要拿出相当比例的可投资资产买入新发基金,将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投资者的利益深度捆绑。另外,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在赎回基金时,同样需要强制公告。比如,近期深陷舆论漩涡的某医疗主题基金,该基金所在的基金公司曾在低点申购了该基金,但在2021年上半年的市场高点全部赎回,在市场高点也没有有效限购,最终基金公司赚了钱却让投资者遭遇了亏损。

(责任编辑:康博)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涓浗缁忔祹缃戠増鏉冨強鍏嶈矗澹版槑锛�
1銆佸嚒鏈綉娉ㄦ槑鈥滄潵婧愶細涓浗缁忔祹缃戔€� 鎴栤€滄潵婧愶細缁忔祹鏃ユ姤-涓浗缁忔祹缃戔€濈殑鎵€鏈変綔鍝侊紝鐗堟潈鍧囧睘浜�
銆€ 涓浗缁忔祹缃戯紙鏈綉鍙︽湁澹版槑鐨勯櫎澶栵級锛涙湭缁忔湰缃戞巿鏉冿紝浠讳綍鍗曚綅鍙婁釜浜轰笉寰楄浆杞姐€佹憳缂栨垨浠ュ叾瀹�
銆€ 鏂瑰紡浣跨敤涓婅堪浣滃搧锛涘凡缁忎笌鏈綉绛剧讲鐩稿叧鎺堟潈浣跨敤鍗忚鐨勫崟浣嶅強涓汉锛屽簲娉ㄦ剰璇ョ瓑浣滃搧涓槸鍚︽湁
銆€ 鐩稿簲鐨勬巿鏉冧娇鐢ㄩ檺鍒跺0鏄庯紝涓嶅緱杩濆弽璇ョ瓑闄愬埗澹版槑锛屼笖鍦ㄦ巿鏉冭寖鍥村唴浣跨敤鏃跺簲娉ㄦ槑鈥滄潵婧愶細涓浗
銆€ 缁忔祹缃戔€濇垨鈥滄潵婧愶細缁忔祹鏃ユ姤-涓浗缁忔祹缃戔€濄€傝繚鍙嶅墠杩板0鏄庤€咃紝鏈綉灏嗚拷绌跺叾鐩稿叧娉曞緥璐d换銆�
2銆佹湰缃戞墍鏈夌殑鍥剧墖浣滃搧涓紝鍗充娇娉ㄦ槑鈥滄潵婧愶細涓浗缁忔祹缃戔€濆強/鎴栨爣鏈夆€滀腑鍥界粡娴庣綉(www.ce.cn)鈥�
銆€ 姘村嵃锛屼絾骞朵笉浠h〃鏈綉瀵硅绛夊浘鐗囦綔鍝佷韩鏈夎鍙粬浜轰娇鐢ㄧ殑鏉冨埄锛涘凡缁忎笌鏈綉绛剧讲鐩稿叧鎺堟潈浣跨敤
銆€ 鍗忚鐨勫崟浣嶅強涓汉锛屼粎鏈夋潈鍦ㄦ巿鏉冭寖鍥村唴浣跨敤璇ョ瓑鍥剧墖涓槑纭敞鏄庘€滀腑鍥界粡娴庣綉璁拌€匵XX鎽勨€濇垨
銆€ 鈥滅粡娴庢棩鎶ョぞ-涓浗缁忔祹缃戣鑰匵XX鎽勨€濈殑鍥剧墖浣滃搧锛屽惁鍒欙紝涓€鍒囦笉鍒╁悗鏋滆嚜琛屾壙鎷呫€�
3銆佸嚒鏈綉娉ㄦ槑 鈥滄潵婧愶細XXX锛堥潪涓浗缁忔祹缃戯級鈥� 鐨勪綔鍝侊紝鍧囪浆杞借嚜鍏跺畠濯掍綋锛岃浆杞界洰鐨勫湪浜庝紶閫掓洿
銆€ 澶氫俊鎭紝骞朵笉浠h〃鏈綉璧炲悓鍏惰鐐瑰拰瀵瑰叾鐪熷疄鎬ц礋璐c€�
4銆佸鍥犱綔鍝佸唴瀹广€佺増鏉冨拰鍏跺畠闂闇€瑕佸悓鏈綉鑱旂郴鐨勶紝璇峰湪30鏃ュ唴杩涜銆�

鈥� 缃戠珯鎬绘満锛�010-81025111 鏈夊叧浣滃搧鐗堟潈浜嬪疁璇疯仈绯伙細010-81025135 閭锛�

鍏充簬缁忔祹鏃ユ姤绀� 锛� 鍏充簬涓浗缁忔祹缃� 锛� 缃戠珯澶т簨璁� 锛� 缃戠珯璇氳仒 锛� 鐗堟潈澹版槑 锛� 浜掕仈缃戣鍚妭鐩湇鍔¤嚜寰嬪叕绾� 锛� 骞垮憡鏈嶅姟 锛� 鍙嬫儏閾炬帴 锛� 绾犻敊閭
缁忔祹鏃ユ姤鎶ヤ笟闆嗗洟娉曞緥椤鹃棶锛�鍖椾含甯傞懌璇哄緥甯堜簨鍔℃墍    涓浗缁忔祹缃戞硶寰嬮【闂細鍖椾含鍒氬钩寰嬪笀浜嬪姟鎵€
涓浗缁忔祹缃� 鐗堟潈鎵€鏈�  浜掕仈缃戞柊闂讳俊鎭湇鍔¤鍙瘉(10120170008)   缃戠粶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0107190)  浜琁CP澶�18036557鍙�

浜叕缃戝畨澶� 11010202009785鍙�

基金“造星运动”留下一地鸡毛 八成爆款基金亏损

2022-02-17 08: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赵明超 编辑 吴晓婧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在过去两年多的基金高速发展浪潮中,一场轰轰烈烈的造星运动随之展开:众多基金经理王冠加身,被冠以“女神”“男神”“一哥”“一姐”“成长股猎手”乃至“国民基金经理”等称号,以短期高收益为噱头,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购买,不少新发基金一日售罄,轻松募集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 

  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进入2022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调整,绝大多数权益类基金“跌跌不休”,尤其是此前被投资者追捧的明星基金,在市场风格突变之后,投资者亏损加重。 

  王冠坠落 爆款基金亏损多 

  对于过去两年追捧爆款基金的投资者来说,进入2022年以来,在市场震荡调整中,突然发现他们昔日追捧的投资明星,失去了往日的光环。 

  基金经理头上的王冠,几乎一时间全部黯淡无光。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7月至2021年底的一年半时间内,首募规模超30亿元的主动权益性基金共有245只。从上述基金的业绩表现看,截至2022年2月15日,成立以来依然获得正收益的基金仅有42只,占比不足两成。 

  与之相对应的是,上述时间段成立至今亏损超过10%以上的基金多达125只,更有33只基金成立以来亏损20%以上。 

  在行情较好时,大型基金公司往往是基金发行的绝对主力。从上述爆款基金成立以来的业绩表现看,在上述一年半时间内,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发行的18只爆款基金中,截至今年2月15日,有17只处于亏损状态,其中7只基金跌幅超过15%。另一家同期发行了16只爆款基金的头部公司,成立至今亏损超过20%的基金多达5只。 

  基金造星 王冠是如何加身的 

  过去两三年,在结构性行情中,基金公司的整体业绩表现突出,基金公司的造星运动也在轰轰烈烈地展开。 

  基金造星,宣传先行。宣传之道,要占领高地。 

  站在上海陆家嘴的环形天桥上,迎面就能看到巨大的基金公司宣传海报。家住浦西但在浦东上班的董小姐发现,不知从哪天开始,她上下班乘坐的地铁二号线上,基金公司的宣传海报,已经逐渐取代了此前流行的植发和电商广告,成为这座金融中心的广告商“新贵”。 

  在浦东世纪大道地铁站,这座人流量巨大的四条地铁交汇的地铁站内,在基金发行高峰期,几乎每个立柱上都是基金公司的宣传海报,“医药女神”“消费一哥”等类似的宣传口号随处可见。 

  家住郑州的小张告诉记者,大约一年多前,当她打开手机App时,经常可以发现基金公司的广告,支付宝上也会频频推荐基金,身边人也开始不断有人给她推荐基金,最终在懵懵懂懂中加入了购买基金的大军。但她最近开始不停抱怨自己亏了钱。尽管只亏损几千块钱,但却让她对投资基金心有余悸。 

  需要说明的是,在基金公司的推广中,往往只呈现基金业绩亮丽的一面,投资者并不能看清投资全貌。在介绍基金经理时,往往会选取对营销有利的时间节点,给投资者以超高收益的假象。 

  例如,某基金经理正在发行新基金,在介绍他的过往业绩时,往往会截止到2021年底的市场高点。投资者不知道的是,如果截至最新日期,在今年以来的下跌之后,其长期业绩表现就会大打折扣。另外,管理时间不足3年甚至不足1年的基金,在宣传时甚至会用年化收益率做推广。 

  在过去两年来的基金造星运动中,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的消费基金经理被包装成“国民基金经理”,在新发基金中一举吸引了1300亿元资金认购,创下了当时的基金首发募集纪录。但投资者不知道的是,该基金经理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从2010年底至2018年底,在长达8年的时间内,总回报仅有62.7%。尽管该基金经理能力圈以白酒为主,但很多投资者被其产品宣传打动,奔着“国民基金经理”的噱头而去,甚至买入了该基金经理管理的创新未来基金,结果短短一年出头的时间,净值就亏掉了三分之一。 

  沪上某基金分析人士表示,绝大部分基金经理并不具有获取阿尔法的能力,业绩好更多是来自于贝塔行情。但在基金公司的宣传中,往往会被包装成有获取超额收益的股神。“投资者关注的最重要指标就是业绩,这也导致了基金公司的造星运动盛行,很多公司纷纷把主动型基金做成了主题型基金,依靠极端操作押注赌未来。” 

  王冠之重 如何破解“造星”冲动 

  进入2022年以来,伴随着市场的震荡,一顶顶投资明星的王冠开始跌落。 

  基金公司为何如此热衷于造星运动?这要从其基金行业的相关利益链条进行分析。 

  在基金投资利益链条中,涉及基金公司、公司股东、基金经理、基金销售和投资者等多方面的利益。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只有把资产管理规模做大了,基金管理费才能增加,基金公司利润才能增加,基金经理也会有更多收入。 

  扩大资产管理规模,上述各方都有天然的动力。从基金营销的发展现状看,打造明星管理人往往是最简单粗暴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华南某公募基金经理分析称,在基金销售过程中,买卖双方对投资的理解有较大差异,买方对投资风险收益比往往缺乏足够认知,在信息存在巨大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会被收益预期所迷惑,而忽略了隐藏的风险。 

  从过往投资历史看,在投资者疯狂追逐短期回报的时候,往往已经处于行情的阶段性高位了。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在市场火热的时候发行新基金,借助投资者的入市热情,能够轻松募集到大量资金。但随着基金规模的持续增长,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带来巨大挑战,当超出基金经理的管理边界后,最终容易陷入业绩的泥淖中。 

  现实中,在高点密集发行基金的结果,往往是投资者亏钱,基金公司管理费大幅增加,基金公司股东喜笑颜开,挨骂最多则是基金经理。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相对于基金经理,基金公司的责任更大。很多明星基金经理的王冠,无疑源于基金公司的强力推动。 

  沪上某绩优基金经理曾对记者透露,在市场行情如火如荼时,他坚持不发新基金,公司高管没有责怪他,这让他感到非常欣慰。他说:“在牛市中不趁热打铁发新基金,公司高管会面临股东方的巨大压力。” 

  当市场下跌之后,王冠之重,让基金经理不堪重负。如何破解基金公司的造星运动?在业内人士看来,有必要对基金投资的相关利益方实行一定的利益捆绑制度。 

  业内人士建议,从具体的利益捆绑方式看,首先要有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强制跟投制度。基金公司须拿出真金白银买入新发基金,基金经理也要拿出相当比例的可投资资产买入新发基金,将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投资者的利益深度捆绑。另外,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在赎回基金时,同样需要强制公告。比如,近期深陷舆论漩涡的某医疗主题基金,该基金所在的基金公司曾在低点申购了该基金,但在2021年上半年的市场高点全部赎回,在市场高点也没有有效限购,最终基金公司赚了钱却让投资者遭遇了亏损。

(责任编辑:康博)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