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 收购加拿大资管机构ETF产品
日前,华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表示,已收购并接管加拿大BMO环球资产管理在香港发行的7只ETF,于5月28日生效。华夏基金(香港)介绍,这笔交易为中国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ETF收购。
此次收购涉及的7只ETF包括:亚洲美元投资级别债券ETF、纳斯达克100ETF、MSCI亚太区房地产ETF、香港银行股ETF、亚洲高息股票ETF、MSCI日本股票(美元对冲)ETF、MSCI欧洲优势股票(美元对冲)ETF。截至2021年5月25日,这7只ETF资产总值约为43.5亿港元。
中资机构迎发展机遇
目前,华夏基金(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A股ETF——沪深300ETF的发行商。完成收购后,它将成为中国香港管理纳指ETF及杠杆反向产品总规模最大、产品线最齐全的机构。华夏基金(香港)行政总裁甘添表示,收购将带来协同效应,充分发挥万信投资的投顾能力,并进一步扩宽华夏基金(香港)的产品线。
2020年,先是美国共同基金巨头先锋领航宣布关闭在香港发行的ETF,随后加拿大BMO环球资产管理宣布在香港发行的7只ETF转让给华夏基金(香港)。
在甘添看来,外资机构调整战略布局,中资机构迎来发展机遇。作为内地ETF头部机构,华夏基金旗下的权益ETF规模日前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华夏基金(香港)从加拿大BMO环球资产管理收购的7只ETF自2020年9月交易宣布到交易完成,总规模实现了显著增长。在交易进行过程中,所涉及的产品规模不降反增,并不常见。究其原因,甘添认为,一是香港市场关注相关指数产品;二是加入强积金可投资的指数基金池子后,强积金的管理人可选择这些产品做资产配置。
以ETF布局生物科技投资机会
资料显示,华夏基金(香港)目前还拥有香港唯一纯港股的生物科技ETF。甘添认为,ETF是布局港股生物科技板块的较好方式。
据港交所信息,自2018年4月30日推行上市制度改革以来,截至2021年4月30日,共有32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总市值为11191.44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的2.15%。同时,港交所也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甘添认为,港交所已经成为全球优质生物科技企业上市的重要选择。在这种情况下,香港市场集聚了一批在全球有竞争力的生物科技公司。甘添表示,生物科技板块尤其适合ETF投资,因为细分赛道多,每个细分赛道都有自己的龙头公司。ETF可将各个细分赛道的龙头“一网打尽”。生物科技是新经济领域的重要板块,代表全球经济的未来。
截至目前,恒生香港生物科技指数ETF资产规模超过16亿元人民币,体现了资金对生物科技板块的青睐。甘添认为,伴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生物科技的投资机遇逐渐被认识到,这是长期趋势,值得关注。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