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倍基”原班人马打造 广发诚享2月4日起发行
2021年首月行情落下帷幕,沪深300指数上涨2.70%,创业板指数涨幅为5.48%。分板块来看,化工、银行、电气设备涨幅超5%,位居涨幅榜前三名,另有13个行业小幅下跌。
在结构性行情下,绩优基金经理领衔的新基金,获得投资者的青睐。截至1月28日,年内新发规模达4614.98亿元,同比增长一倍有余。业内人士表示,在主动权益领域,“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选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选择整体实力突出的基金公司,可以帮助投资者获得更好的超额回报和投资体验。
据悉,由2020年“翻倍基”广发高端制造基金经理孙迪、郑澄然联合打造的新产品——广发诚享混合基金(A类011479;C类011480)2月4日在建设银行、广发基金直销等渠道发行。拟任基金经理孙迪和郑澄然表示,将重点关注新能源、新消费、国产替代和5G产业链中的优质企业。
2020“翻倍基”原班搭档
2020年,主动权益类基金获得良好回报。其中,“制造”、“新能源”主题基金领跑。银河证券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由孙迪、郑澄然管理的广发高端制造A年内累计净值回报率达133.83%,在12只装备制造行业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1。
靓丽的成绩单背后是专业投资者对价值投资孜孜不倦的探索。作为具有11年证券从业经验的研究老将,孙迪具有扎实研究功底和丰富的投资经验。在他看来,超额收益来自深度研究的价值发现,通过基本面的深入研究和主动管理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因此,孙迪在投资中会从宏观角度出发,根据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各行业的表现,自上而下选择配置的大方向,如科技、消费、制造、周期等;同时,他会从行业出发,通过分析行业空间、竞争格局、生命周期及发展趋势等优选细分赛道。
郑澄然是具有6年证券从业年限的新生代基金经理。与自下而上选股的基金经理不同,5年行业研究经验让他搭建了一套从中观出发的研究框架:按照供需的框架,寻找供需格局寻找供需有变化或者有拐点的行业,再结合估值水平进行配置。
作为看制造业出身的基金经理,郑澄然认为,最有效率的投资是在成长行业中赚周期波动的钱。在供需端迎来向上拐点的时候,投资者既能获得产业周期向上带来的业绩增长,也能获得市场对高成长行业预期更加乐观带来的估值提升。
第三方研究机构评价称,郑澄然属于非典型的成长风格选手,他赚取的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产业收益,这是从供需入手把握产业趋势,在产业趋势背景下分享优秀公司的成长红利。
长期看好科技和新能源两大赛道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科技、新能源等国家重点战略方向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在郑澄然看来,高端制造依旧是中长期备受关注的板块之一。他表示,制造业转型升级刚开始,长期来看,目前很多公司远未充分享受到这一轮红利,未来很多公司的市值会有较大跃升。
2月4日,拟由孙迪和郑澄然联合管理的新产品——广发诚享混合在建设银行、广发基金直销等渠道发行。根据基金招募说明书,广发诚享是混合型基金,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60%-95%。从投资范围看,该基金的范围包A股和港股,其中,投资于港股通的比例不超过股票资产的50%。
展望未来市场,拟任基金经理孙迪和郑澄然表示,今年上半年,他们关注与经济复苏相关度较高的顺周期行业和“十四五”规划产业升级两大主线;分时间节点来看,上半年更看好顺周期板块的表现,而长期则更看好新能源、科技两大方向。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