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公募头部化加剧的另一面:近2000只迷你基金面临生存压力

2020年11月10日 07:56    来源: 中国证券网    

  原标题:公募头部化加剧的另一面:近2000只迷你基金面临生存压力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海外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至今,逐渐形成了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我国公募基金行业走过了21年的发展历程,也出现头部化的趋势。

  最新数据显示,权益基金规模排名前20位的基金管理人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后50名公司的权益基金管理规模占比则不足1%。与此同时,基金规模分化现象也日益突出,在明星基金经理新发基金“爆款”频出、供不应求的当下,全市场还有近2000只基金(份额合并计算)的规模不足2亿元。在行业“马太效应”之下,这些迷你基金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

  行业“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随着基金赚钱效应日益突出,基金发行市场持续火爆。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成立的新基金合计募集规模历史上首次突破2.5万亿元,以目前基金热销情况看,全年新基金发行总规模有望超过3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不少权益基金设置了募集上限,市场上仍出现了数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资金涌入某只产品,导致配售比例较低的情况。比如,陈光明旗下睿远基金于今年2月发行的第二只公募产品——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期混合在发售当日吸引了超过1200亿元申购资金,配售比例低至4.9%;7月8日,由明星基金经理王宗合挂帅的鹏华匠心精选混合基金单日狂卖1300亿元,最终配售比例为21.88%。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34只权益基金的发行规模超过100亿元,而这些基金主要为大中型基金公司所有。其中,汇添富基金一家就占据9只,易方达基金有4只,南方、鹏华基金各有3只,富国、广发、嘉实、华夏各有2只。

  事实上,资金向头部基金公司和头部基金经理聚集的态势已日趋明显。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市场“最有钱”的10位主动偏股基金经理,管理资产总规模达到5843亿元,而全部偏股基金总规模约为2.8万亿元。这意味着,数量不到全市场1%的偏股基金经理,管理着全部偏股基金中超五分之一的资产。具体来看,刘格菘、张坤、茅炜、胡昕伟、王宗合等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均超过500亿元。

  在公募基金头部化的背后,一批迷你基金则逐渐被边缘化,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市场7132只具可比数据的公募基金中,有1900只基金的管理规模低于2亿元,占比达26.64%,其中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有652只。

  迷你基金遭遇业绩难题

  从基金业绩来看,不少迷你基金表现不佳。以偏股混合型基金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三季度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偏股混合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31.74%,比该类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低18个百分点以上。

  例如,凯石源三季度末基金规模不足300万元,凯石源A今年以来收益率只有4.08%,凯石基金旗下另一只基金凯石淳行业精选也面临相似的窘境,其最新规模为0.77亿元,A类份额今年以来收益率为22.21%。无独有偶,中邮沪港深精选、东方区域发展等基金规模均不足1000万元,基金年内收益率都低于7%。

  在沪上一位基金研究员看来,头部公司以及头部基金经理的业绩相对更好,部分迷你基金长期业绩不佳,从而造成恶性循环,资金不断向头部集中。

  以易方达基金张坤为例,截至11月6日,他所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易方达中小盘今年以来收益率分别为73.23%、59.55%,上述两只基金规模也大幅增长,较今年初合计增加350亿元。

  在上述研究员看来,对于权益基金而言,长期优秀的业绩是壮大规模最直接的方式。“今年也有一些小微基金因为亮眼的业绩表现,规模大幅跃升。例如,广发高端制造去年底规模只有0.5亿元,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122%,规模也增长至70多亿元。还有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今年以来收益实现翻倍,基金规模从去年底不足1亿元增长至20多亿元。”

  此外,在业内人士看来,公募基金行业大幅扩容,以及产品同质化严重,也是导致迷你基金数量增多的原因。“当前基金数量不断创新高,目前已经超过7000只,有些产品本身设计落后、定位不清晰,很难被投资者认可。而且新产品不断发行,投资者仍存在赎旧买新的行为,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很多小公司的基金发行尤为艰难,本来规模就很小,在新产品成立打开申赎之后,规模进一步缩水沦落成迷你基金。”

  如今,迷你基金已成为困扰基金公司和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对迷你基金而言,一旦产品规模过小,且没有持续、出色的管理业绩,产品很容易面临清盘的风险。在沪上一位基金分析人士看来,管理费不足以支撑公司运营、在营销上难以获取资源、无法留住优秀投研人才、影响后续产品申报等,均是迷你基金过多带来的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康博)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公募头部化加剧的另一面:近2000只迷你基金面临生存压力

2020-11-10 07:56 来源:中国证券网

  原标题:公募头部化加剧的另一面:近2000只迷你基金面临生存压力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海外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至今,逐渐形成了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我国公募基金行业走过了21年的发展历程,也出现头部化的趋势。

  最新数据显示,权益基金规模排名前20位的基金管理人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后50名公司的权益基金管理规模占比则不足1%。与此同时,基金规模分化现象也日益突出,在明星基金经理新发基金“爆款”频出、供不应求的当下,全市场还有近2000只基金(份额合并计算)的规模不足2亿元。在行业“马太效应”之下,这些迷你基金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

  行业“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随着基金赚钱效应日益突出,基金发行市场持续火爆。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成立的新基金合计募集规模历史上首次突破2.5万亿元,以目前基金热销情况看,全年新基金发行总规模有望超过3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不少权益基金设置了募集上限,市场上仍出现了数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资金涌入某只产品,导致配售比例较低的情况。比如,陈光明旗下睿远基金于今年2月发行的第二只公募产品——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期混合在发售当日吸引了超过1200亿元申购资金,配售比例低至4.9%;7月8日,由明星基金经理王宗合挂帅的鹏华匠心精选混合基金单日狂卖1300亿元,最终配售比例为21.88%。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34只权益基金的发行规模超过100亿元,而这些基金主要为大中型基金公司所有。其中,汇添富基金一家就占据9只,易方达基金有4只,南方、鹏华基金各有3只,富国、广发、嘉实、华夏各有2只。

  事实上,资金向头部基金公司和头部基金经理聚集的态势已日趋明显。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市场“最有钱”的10位主动偏股基金经理,管理资产总规模达到5843亿元,而全部偏股基金总规模约为2.8万亿元。这意味着,数量不到全市场1%的偏股基金经理,管理着全部偏股基金中超五分之一的资产。具体来看,刘格菘、张坤、茅炜、胡昕伟、王宗合等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均超过500亿元。

  在公募基金头部化的背后,一批迷你基金则逐渐被边缘化,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市场7132只具可比数据的公募基金中,有1900只基金的管理规模低于2亿元,占比达26.64%,其中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有652只。

  迷你基金遭遇业绩难题

  从基金业绩来看,不少迷你基金表现不佳。以偏股混合型基金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三季度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偏股混合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31.74%,比该类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低18个百分点以上。

  例如,凯石源三季度末基金规模不足300万元,凯石源A今年以来收益率只有4.08%,凯石基金旗下另一只基金凯石淳行业精选也面临相似的窘境,其最新规模为0.77亿元,A类份额今年以来收益率为22.21%。无独有偶,中邮沪港深精选、东方区域发展等基金规模均不足1000万元,基金年内收益率都低于7%。

  在沪上一位基金研究员看来,头部公司以及头部基金经理的业绩相对更好,部分迷你基金长期业绩不佳,从而造成恶性循环,资金不断向头部集中。

  以易方达基金张坤为例,截至11月6日,他所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易方达中小盘今年以来收益率分别为73.23%、59.55%,上述两只基金规模也大幅增长,较今年初合计增加350亿元。

  在上述研究员看来,对于权益基金而言,长期优秀的业绩是壮大规模最直接的方式。“今年也有一些小微基金因为亮眼的业绩表现,规模大幅跃升。例如,广发高端制造去年底规模只有0.5亿元,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122%,规模也增长至70多亿元。还有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今年以来收益实现翻倍,基金规模从去年底不足1亿元增长至20多亿元。”

  此外,在业内人士看来,公募基金行业大幅扩容,以及产品同质化严重,也是导致迷你基金数量增多的原因。“当前基金数量不断创新高,目前已经超过7000只,有些产品本身设计落后、定位不清晰,很难被投资者认可。而且新产品不断发行,投资者仍存在赎旧买新的行为,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很多小公司的基金发行尤为艰难,本来规模就很小,在新产品成立打开申赎之后,规模进一步缩水沦落成迷你基金。”

  如今,迷你基金已成为困扰基金公司和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对迷你基金而言,一旦产品规模过小,且没有持续、出色的管理业绩,产品很容易面临清盘的风险。在沪上一位基金分析人士看来,管理费不足以支撑公司运营、在营销上难以获取资源、无法留住优秀投研人才、影响后续产品申报等,均是迷你基金过多带来的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康博)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