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基金杨志远:FOF投资“细水长流” 追求长期可持续的业绩
华安稳健养老一年FOF基金经理 杨志远
第一批公募基金中基金(FOF)产品成立已逾三年,FOF产品以其“一站式”的投资体验以及相对稳健的投资风格表现逐渐得到了投资者的关注和认可。华安基金旗下的养老目标FOF自成立以来,均实现了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同时呈现了相对较低的波动率、回撤水平。笔者认为,FOF投资不应追求、也较难追求短期极致的业绩表现,更多致力于为持有人提供中长期可持续的风险调整后超额收益。
落实到投资方面,资产配置策略上,我们主要考量宏观因素(经济增长、通胀水平、货币政策等)、市场因素(单资产估值、跨资产估值、波动率水平等)在既定的战略配置中枢水平下进行战术资产配置调整,优化大类资产及细分类别资产的配置结构,提升资产配置效率。基金投资策略,我们始终相信,“优质基金、市场估值合理时买入、长期持有”,盈利是大概率事件。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通过构建“初选基金库—备选基金库—核心基金库”三级筛选模型来逐级优选证券投资基金,发掘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优质基金进行投资布局。组合构建方面,我们追求适度均衡下的优质,即在投资风格、子类别适度均衡配置,单一风格、单一子类别不做极端集中配置。
风险管理方面,我们着重关注以下四点:1)资产配置比例围绕战略配置中枢上下调整,资本市场未出现极端变化时,不作极端偏离,保持产品长期的风险收益特征稳定;2)分散投资。组合分散是金融投资“唯一免费的午餐”。3)评估资产买入时点的估值。一般而言,低估值市场伴随着较高安全边际;而市场处于严重高估时,一旦出现某些负面因素,回撤的时间与回撤的幅度往往大幅超过预期。4)持有优质基金。近几年资本市场整体波动较大、主要股票指数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基金市场上仍有众多优秀的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净值持续创出新高。
单只基金的严格评估、多层次的投资组合、风格的相对分散提升了我们持续获取超额收益的概率,相信在科学系统的投资框架和风险管理流程中,“小水长流,则能穿石”。
2020年初全球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时至今日,我们仍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且未来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查尔斯?狄更斯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我们依然看到变革与机会,国内居民财富结构的深刻转变,资本市场深入改革的推进以及金融市场的持续对外开放等,都让我们对中国资本市场及优质公募基金的未来充满信心。作为机构投资者,我们希望发挥自身在投资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的经验与优势,与投资人一起稳健前行、共臻彼岸。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