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新华基金:大消费+新科技将成为新一轮大周期增长动力

2018年01月15日 06:3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1月12日,新华基金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新财富新声音”的投资策略峰会,邀请多位投资界大咖及行业专家就2018年宏观经济发展、A股走势及投资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分享。  

  关于投资者广为关注的2018年宏观经济发展及A股市场走势。新华基金研究部总监张霖分析认为,2018年供给侧改革将持续深化,投资对GDP的贡献将进一步降低,但在内需稳健,上市公司业绩稳定、外需改善的背景下,经济韧性仍在,预计全年GDP约为6.6% ;从流动性上看,在市场盈利继续改善及流动性中性偏紧的影响下,A股将大概率呈现出结构性慢牛行情;而在具体投资方向上,看好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及市场升级下的大消费行业、科技与高端制造行业及具备低估值优势的金融业。  

  对于2017年的投资经验及2018年的投资逻辑,新华基金投资总监崔建波指出,2017年A股在盈利驱动龙头行情带动下,整体呈现出强者恒强的态势。全年在消费升级、行业集中度提升、及我国从传统投资驱动增长模式向高端制造业加上现代服务业增长模式的推动下,白酒、家电及保险三大收益行业迎来可观的涨幅。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消费股可能会在早些时候迎来一个整体上的估值回归,市场后市需要继续围绕高集中度的行业同时又具备估值优势的线索,寻找相对收益的行业和企业。  

  但不可否认,2018年随着A股利润率提高的行业个数增多,市场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升,A股将从强者恒强到强者更强 。鉴于新经济成为新一轮大周期的增长动力,在投资品种的选择上,建议关注与大消费相关的白酒、家电、医药行业,与新科技相关的电子、通信、计算机、军工、新能源等行业。  

  2017年债市低迷,进入2018年,债市能否回暖?又将遵循什么样的投资逻辑?对此,新华基金固收类投资总监姚秋认为,从债券供需层面看,目前债市已呈现出调整末期的特征,2018年有望温和回暖。而对2018年的投资策略,姚秋指出,2018年将实施纯债、转债、股票三管齐下的战略。其中债券投资仍以票息为主,以期获得基础性收益,转债投资则需要耐心等待供给放量机会,而股票投资则将遵循价值投资策略。  

  据悉,在姚秋的带领下,新华基金固收团队的投资能力稳步提升,旗下涌现出多只业绩优秀的固收类产品,让投资者在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中赢得了稳健的投资收益。海通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度及2016年度,新华基金固收类产品的业绩分别位于行业的第1位及第5位。银河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年底,新华安享惠金A、新华安享惠金C、新华纯利债券A及新华纯利债券C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55.47%、53.09%、38.10%及35.50%。同时新华纯利债券A及新华纯利债券C过去2年的业绩排名双双位于同类产品中第1位,且均被银河数据评为五星级债券基金。  

  记者还了解到,作为一家投资嗅觉敏锐的基金公司,新华基金早在2012年开始积极布局大消费投资领域,让投资者成功分享了近年来消费升级带来的投资红利。银河数据统计显示,截止2017年底,新华优选消费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达到168.82%,年化收益高达19.50%。

(责任编辑:康博)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