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4月30日讯 (记者张桔 康博)近期,内地基金公司的一季报披露落下帷幕;随着公募基金行业景气度下行,各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队伍人才日趋凋零,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更加突出,于是同一位基金经理在披露时点上可能需要交出多份的答卷。
记者注意到,在通常由一位基金经理掌舵的不同基金中,风格会趋近于同质化,两者在股票仓位、投资板块、十大重仓股上都会有很多相似的痕迹,甚至夸张时连季报总结中的话语都几多相同,但记者却在一季报中发现了一例反例,这就是同时掌舵中银优秀企业股票、中银蓝筹精选、中银消费主题股票的现公司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甘霖。令人惊讶的是,同为一人操作,一季报中次新基金中银优秀企业股票的股票仓位仅为1.27%,但中银消费主题和中银蓝筹的股票仓位则为70.59%和65.80%,可谓冰火两重天。
“碌碌无为”的背后隐情?
网站的资料显示,“一拖三”基金经理甘霖有着显赫的从业经历:他现任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董事,工商管理硕士,2004年加入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7年8月至2014年1月任中银收益基金基金经理,2010年2月至今任中银蓝筹基金基金经理,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任中银主题策略基金基金经理,2013年4月至今任中银消费主题股票基金基金经理,2014年1月至今任中银优秀企业股票基金基金经理。
从过往的从业经历上看,甘霖可谓是中银基金基金经理队伍中的中流砥柱,而其最新担纲的一只基金就是成立于今年1月28日的中银优秀企业股票,但令人惊讶的是,该基金在大约两个月的时间中虽然“凑出”了十大重仓股,但仅仅建仓了1.27% ,平均每只股票的建仓量不到0.2%。来自基金的一季报表明,基金第一大重仓股中炬高新只有0.28%,而基金的第十大重仓股恒泰艾普为0.15%,第一和第十大重仓股仅仅相差了0.13%,这恐怕也创下了内地基金史上的一项纪录。
至于缓慢建仓的理由,基金经理在季报总结中只是简单地表示:一季度市场先扬后抑,振幅加大,从风格上看,价值股逐步走强,基金在一月底成立后,基于对短期经济走势谨慎的判断和对创业板估值偏高的担忧,基本上采取了等待时间窗口建仓的策略,并会在之后新股发行时,积极参与新股的申购。从字里行间来看,基金经理对建仓似乎态度谨慎。
而实际上,该基金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可以看作无所作为,除去超低的股票仓位外,该基金对于债券的当期配比也是零,主要持有的资产包括了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前者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达到了41.61% ,后者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则是57.12%。
对此,有基金业内人士判断,该基金在封闭期约两个月的时间内无所作为,有一种隐藏的忧虑可能是怕操作不当在未来基金打开后,引发基金的疯狂赎回潮,毕竟该基金在首募成立时的份额也仅约4.88亿份,如果封闭期内的净值表现不佳的话,未来规模有可能大面积回退;而且银行系基金通常就存在着大量的帮忙资金,这些都是令人担忧的因素。
仓位分化无关业绩提升
同为基金经理甘霖,由其操盘的另外两只基金的股票仓位实际都在65%以上,但有意思的是,基金经理在季报总结中都有着相似的“灰色”论调。
在这两只基金的季报中,基金经理在运行分析中均表示,从去年的四季度末起就逐步降低了仓位,并增持了低估值板块公司,同时对2014年第二季度的市场仍保持比较谨慎的判断。实际上,上述两只基金在2013年的操作仓位策略变化起落明显,首先看中银消费主题,该基金从去年半年报不到20%的仓位升到了三季度末的75.35%,而后仓位又升到了四季度末期的81.80% ,而今年一季度末期则回退到了70.59%;其次看另一只基金中银蓝筹精选,该基金几个季度以来呈现出的仓位显然和今年一季报中关于从去年四季度就逐步降低仓位的说法并不相符合,记者查阅该基金最近四个季度的股票仓位,这一数值一直保持在60%一线的水平,而从去年的四季报到今年的一季报,该基金的仓位是从63.09%升到了65.80%。
那么,中银基金的权益类基金表现又如何呢?相关的数据统计表明,中银基金公司旗下的10只股基产品中,有9只在近6个月的时间里面收益为负,这其中不统计成立刚两个月的中银优秀企业股票,甘霖的另两只基金均位列其中。
作为一家银行系的老牌基金公司,中银基金在电商化大潮中如何走好未来的每一步呢,且让我们静观其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