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乘风破浪二十二年 一部价值投资探索史
1998年,博时基金作为中国内地首批五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正式成立。2002年10月9日,博时旗下的开放式股票基金——博时价值增长基金成立。并将“价值”嵌入到基金名称里,它日后的成功也成为国内公募基金浩浩汤汤投资大潮的“启蒙力量”之一。
2021年,博时基金再次高举投资理念的旗帜,创新提出“新价值、新投资”的理念,与此同时投研团队也再次整合到位准备出发。
某种程度上,博时基金在权益投资方面的探索,就是国内权益基金孜孜以求的缩影。从确立理念、到探索组合投资模式,从投资流程梳理到团队架构再造,从个人到部门再到公司。如今的价值投资早已不是英雄式的“个人发挥”,而是一个体系的较量。
如今的博时基金,究竟悟到了什么?
1、首倡价值投资
在中国的价值投资里程碑上,博时基金值得大书一笔。
2002年,在A股市场最为黑暗,人气最为涣散之际,博时价值增长基金为代表的公募开放式基金,在底部位置大举买入汽车、钢铁等“五朵金花”。
这可能是中国内资机构第一次系统性的对基本面优质的个股进行建仓,完全以基本面业绩出发,完全摒弃了既往博弈的手法。
这是一次“斯大林格勒”式的决战,公募基金用几年间积累的信用和研究能力,挖掘出了优质标的,并集中资金重仓出击,挑战市场积弊已久的投资和坐庄文化。
最终,先进理念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2003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汽车消费爆发式增长,某汽车为例,2003年收入同比增长50%,利润同比增长70%以上。博时价值增长重仓的几个汽车股暴涨幅度都在200%。
此后,“五朵金花”、“价值投资”等理念迅速树立主流市场地位。博时价值增长亦成为2003年的公募基金冠军。中国公募基金业至此不可逆的在价值投资大路上狂奔。
附图:博时价值增长2003年4季度重仓股
数据来源:博时价值增长基金2003年4季报
2005年后,博时基金在社保组合的管理上、专户管理上,多次实践价值投资理念,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价值投资人才。亦就此树立业内“价值投资高地”的地位。
2、“新价值、新投资”
时间转换到2020年,博时基金在多次迭代后,再次提出新的价值投资理论,即“新价值、新投资”的策略。
博时认为,当前的经济环境和过去已经大不相同,公司投资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在坚持价值投资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创新和突破。
当前世界格局,大到各国的专业化分工,中国的社会经济转型,小到细分产业变迁,都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
而“新价值、新投资”,即是博时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因应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变迁提出的投资策略。
博时基金认为,在结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大背景下,公募基金要积极布局一批优质赛道的领跑者,保持专业深入的跟踪研究,以时间换空间,分享企业长期成长的收益。
价值投资大师巴菲特2017年开始买科技股苹果,2019年开始买更贵的亚马逊。虽然在传统的经典价值投资理论框架下,科技股的估值并不便宜,但是苹果公司在品牌实力、创新产品、高性能的硬件设计、完善的供应链、高级定价策略和客户体验和忠诚度方面做的非常好,亚马逊则在电商、书品、新零售、云计算、流媒体等各个业务线建立了宽阔的护城河。
“科技的发展重新定义了价值投资新的内涵和边界。互联网时代的价值投资要从价值发现进化到创造价值。”这是博时新价值、新投资的时代语境。
3、投研一体与投研四互
新的策略需要新的投研体系的支撑,过去五年博时基金对投研体系进行了深度改革,“投研一体”和“投研四互(互联、互通、互信、互促)”成为改革的两个关键词。
投研一体化是博时近两年投研体系改革的重点内容。其难点在于如何组织和协调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之间相互信任和协作,最终能够实现投研成果的迅速转换。
投研一体化的建设是一个渐进过程,无论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相互之间的信任、投资和研究理念的融合都需要一个过程。随着改革逐渐成效,博时基金公司内部已经形成广泛共识。
在具体操作上,为了推动团队的快速成长,博时基金将全体基金经理和研究员按照各人专长统一划分为若干个产业研究小组,通过行业和公司基本面深入研究和对估值体系的研讨,为全公司权益投研贡献重点投资标的,并提供方法论支撑。
投研一体化小组日常工作内容包括:分析跟踪行业基本面、建立行业投资标准、组内各行业横向比较优先排序,推荐重点投资标的、贡献产业研究资源等。
通过这一有效组织形式,博时对所有行业进行了四级乃至五级细分,形成了对数百个细分子行业的全天候、无死角覆盖,第一时间发现投资机会并在公司内部分享,并迅速转化为投资成果。
同时,博时在资源分配上也不断往投研小组集中。一方面将佣金派点使用权下沉到每个投研小组,集中支持对公司投研产生重大贡献的外部研究团队;另一方面,公司内部在对于基金经理、研究员的考核中,对于其在投研一体化小组中的贡献赋予了较大权重。
通过权责明晰、有效激励等方式的综合运用,目前公司的投研一体化小组已经形成了日渐鲜明的研究风格和投资风格,已经从知识分享团队进化为投研力量培养团队,成为公司权益投研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
而近些年来,博时在科技、医药、军工、消费等细分赛道的投资上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有大量新锐基金经理通过挖掘特色品种实现了基金净值持续优异的表现,这就是博时投研一体化改革的直接成效。
4、10年人才培养计划
资管行业是人才密集的事业。历史悠久的博时基金亦有长线的人才规划,公司内部称之为“10年投资人才培养计划”。
为什么要设置10年那么长的周期呢?
这是因为,博时基金首先要求研究员先做4年产业研究,之后通过一套答辩程序和标准审核合格后,方可以进入投资体系。
而从基金经理助理做起,研究员可以学习用投资的眼光来理解研究,提升基本面的和估值两方面的能力,他还要继续做5—6年的产业研究,研究工作要占一半的工作量和考核。
经过这样长达10年的培养后,博时基金的研究员会真正成长为成熟、合格的基金经理。借助这套人才培养体系,博时的研究员发展路径清晰,预期稳定,研究员离职率非常低,投研团队也十分稳定。
此外,博时还实行双通道晋升机制。在博时,员工薪酬可以提到部门总经理、董事总经理级,基金经理薪酬最高级别可以提到公司高管级别。资深的首席研究员也可以是董事总经理级,像博时的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就是董事总经理级。
此外,博时亦不拘一格提拔人才,如今公司内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已经有90后担任的。80后晋升董事总经理、进入高管序列的也不乏其人。一个积极向上的投资团队文化正在形成。
5、消灭36小时的时滞
站在如今的档口,博时基金在完善自身价值投资理念的同时,也认识到国内资产管理行业和海外机构在理念和经验上的一些差距,正在不断提升全球化投资视野和权益投资能力。
比如,时至今日,国内很多投资上的估值模型、方法论仍处于学习跟随阶段。例如美国持续十年大型科技互联网龙头成长股远远战胜了价值股。而中国证券市场只到2018年下半年才开始集中反应这一趋势。
目前科技股的产业的季报、年报和事件性波动,中国证券市场最勤奋科技分析师的分析和反应通常都会滞后美国市场12-36个小时,这是需要着力弥补的能力“沟壑”。
另外,对于海外重要的投资主体、方向、热点讨论话题,国内的研究也偏少,这导致了一些重大投资主题的错失、以及重大投资趋势的滞后反应。
博时基金认为,中国资产管理公司未来仍旧要大力加强对全球科技行业、医疗保健行业以及消费行业的估值和定价水平深度研究和动态跟踪。对于全球资金关于中国高端白酒、电商、云计算、医疗设备和服务、工程机械、建筑建材的定价逻辑也要悉心研究。
毫无疑问,在“新价值、新投资”的大道上,博时基金会持续奋斗,争取更多属于它的荣光。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独立判断与决策。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来源:资事堂
(责任编辑: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