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频道 > 第三屏 > 基金学堂  > 正文
中经搜索

1元钱买黄金? 菜鸟炒家的“存金宝”之旅

2014年12月19日 12:5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近期的投资理财市场可谓热闹非凡, 股票市场的火热汇聚了诸多关注的目光,形态各异的权益类基金也是层出不穷,惟独宝宝们遭到了冷落。

  恰在此时,阿里支付宝平台再次出手了。12月18日,记者获悉,淘宝理财推出了互联网版的黄金银行业务“存金宝”,存金宝是继余额宝、招财宝后,蚂蚁金服(支付宝)旗下的又一互联网金融产品,蚂蚁金服的互联网金融蓝图雏形逐渐清晰,形成三足鼎立的布局。余额宝对应的是银行活期业务,招财宝对应的定期业务,那么存金宝对应的就是银行的贵金属投资业务,蚂蚁金服的互联网金融布局初成体系,三驾马车齐驱。

  同时,普通投资者们再不用去为是投资纸黄金还是实物黄金而伤透脑筋了。

  10月16日,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宣布正式定名为“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简称蚂蚁金服)。目前其旗下拥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等品牌。在有钱就是任性的年代,当您或许厌倦了股票基金这样泛泛的投资品种的同时,或许也希望在资产中增加一点黄金的配比。怀着这样一颗好奇的心,记者第一时间体验了首日上线的“存金宝”。

  作为一名多年的股市炒家且拥有多年基金的实战经验,炒黄金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儿”;怀着激动且忐忑的心情,记者开始了体验之旅。记者打开了存金宝的官网主页 (https://cjb.alipay.com/gold/guide.htm;jsessionid=005A93E0A566A65B71826523EF5951E2),看到了存金宝的如下简介:存金宝是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公司与博时基金共同打造的黄金存取服务,买入存金宝即购买了由博时基金直销的博时黄金ETF的1类份额。

  记者点下了页面上的“立刻买入”的按钮 ,在用支付宝帐号登陆页面成功之后,记者顺利地来到了“存金宝”的购买页面,在“买入金额”多少元中选择你想要购买的金额,记者填下了1这个数字,下面就显示出了预估买入克数0.0038克~0.0046克,接下来一行显示“卖出时资金到余额宝”, 而接下来确认后的下一个页面就是支付页面, 在其中你可以选择用余额宝或者快捷支付模式来支付购买的费用。在购买后的确认页面中,你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你已买入1元存金宝”,同时显示出将在下一个工作日确认最终购买的克数。

  记者致电博时基金,客服人员表示,实际上存金宝是此次发行的博时黄金ETF的I类份额,此前博时黄金ETF本身就在场内交易。此外,记者了解到,2014年以来,博时依托自身品牌、资源和技术优势,已经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展开了一系列合作与创新。互联网金融业务一直是博时基金的核心战略业务。存金宝的推出,是博时基金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重大产品创新,打通了黄金的消费与投资,打通了黄金消费的O2O(线上与线下),让黄金消费平民化、大众化、普及化,势必将带起新一轮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浪潮。

  通过记者亲身的购买环节体验,发现存金宝的一个最大优势是零费用。实际上,存金宝的买卖没有任何手续费,交易零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博时黄金ETF基金还可以从事黄金现货租赁业务,这意味着因为参与黄金现货租赁,使得存金宝成为一种可能生息的黄金资产。

  记者还了解到,除了存金宝,博时与淘宝马上还将合作推出另一个重磅级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目前具体内容还不便透露,但他们对双方达成长期的、良好的合作满怀期待。


(责任编辑: 张桔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