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财险:创新打造绿色保险体系,积极服务全面绿色转型

2025-03-02 15:56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2月27日,《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发布。作为首个系统布局绿色金融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其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源体系低碳转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碳市场建设四个重点领域明确金融支持工作任务,要求保险业加强绿色保险产品的创新开发和复制推广,增强绿色保险风险定价、精细化管理、防灾防损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优化风险减量服务和管理机制,更好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风险保障。

  人保财险作为金融央企,胸怀“国之大者”,发挥行业引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布局,扎实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工作,完善公司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全方位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推动绿色保险有力有效服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2024年累计提供绿色风险保障超过175万亿元,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注入金融动能。

  深度服务降碳增效,助力激发绿色转型内驱力

  加快创新碳汇、碳市场保险,推进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大力发展森林保险、林木种苗保险等产品,为增强森林固碳能力提供保障。积极探索“碳汇+保险”新路径,在厦门落地全国首单蓝碳交易财产安全险,防范碳汇交易产权登记转让前的不确定性风险,为能源科技企业参与2000吨蓝碳交易项目提供保障,支持碳汇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积极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成本保险,保障畜禽供给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持续推行绿色办公,践行低碳运营减排。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日常经营,建立节能高效的管理制度,积极培养员工环保意识;持续开发线上投保工具,加大电子保单推广应用;推动理赔线上化、智能化,推广车险理赔低碳修复技术,努力降低企业运营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开展碳中和试点,选定厦门集美支公司和河北雄安分公司作为系统首批碳中和试点机构,厦门集美支公司通过节能降耗系列举措获得“碳中和证书”,为全国首家“碳中和”保险网点。

  主动参与减污提质,助力绘就青山绿水新画卷

  持续跟进国家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试点工作,推广“环责险+环境风险监测”模式,2024年提供环境污染类责任风险保障197亿元。在浙江湖州签发全国首批可持续发展(ESG)保险保单,为企业应对环境、社会、治理风险提供自主选择的综合性风险保障,实现在多地多个行业领域的复制推广。

  广泛推进扩绿兴绿,助力拓展绿色生态新空间

  积极创新清洁能源保险,保障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加大水电、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保险保障供给,2024年为清洁能源领域提供风险保障超过4万亿元。在深圳落地全国首单储能系统长期质量与效能保证保险,为储能设备提供长达15年的产品质量与效能保证。在江苏落地全国首单“光伏售电信用补偿保险”,为电力企业的稳定经营提供风险保障。

  丰富农业保险供给,支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为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等具备固碳作用的标的提供保险保障,2024年森林险约为11亿亩林木提供9754亿元保障。

  优化绿色投资管理,提高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支持,减低资产组合碳排放。除“股、债、基”等传统投资品种外,公司持续拓展在非标、股权、REITs等领域投资,呈现从基础设施类项目高度集中向能源类、制造业等多元项目转变的趋势,2024年公司绿色投资规模超过390亿元。

  全面护航绿色增长,助力彰显绿色发展新活力

  积极发展绿色交通保险,护航交通运输和绿色低碳出行。积极服务支持绿色交通体系建设,2024年承保潍坊至宿迁高铁、黄桶至百色铁路等绿色轨道交通线路91个施工标段,累计提供风险保障2876亿元。做好新能源汽车产业服务保障,2024年承保新能源汽车超过1150万台,提供风险保障近30万亿元。同时,依托新能源车险承保、风险定价、理赔等方面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势,启动“绿动出海”项目,促进中国新能源车企拓展海外业务。

  加快绿色科技保险产品开发,服务保障绿色技术发展。持续推进绿色装备、材料以及软件等相关科技保险创新,推出国内首款低空经济专属保险产品,创新开发“低空保”产品,进一步完善汽车芯片保险产品体系,不断向汽车芯片产业链全链条拓展保险保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保驾护航。

  积极参与气候风险管理,服务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巨灾保险保障范围从单一地震灾因向台风、洪水、暴雨、泥石流等多灾因扩展,2024年地方性巨灾保险覆盖范围扩展至20个省、118个地市,保障人口4.14亿。持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立台风、暴雨等各类灾害风险地图和气象预警服务模式,及时向客户发送预警预防信息,面对“摩羯”“贝碧嘉”超强台风等突发灾害,第一时间启动大灾应急响应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受灾群众损失。

  深化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建设,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2024年,人保财险健全绿色金融治理体系,强化董事会、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关于绿色金融工作的领导和监督,设立绿色金融委员会,将环境、社会、治理全面融入公司发展战略、经营决策及日常管理工作。建立绿色金融绩效考核体系,增强公司绿色金融管理的内生动力。立足国家“双碳”战略布局,将绿色金融纳入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制定绿色金融三年发展规划,围绕可持续发展重要议题设定到2027年的主要目标,明确总体要求和12个方面重点工作,完善公司绿色金融相关行动和管理,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工作布局。

  持续强化环境、社会、治理风险识别,加强绿色金融风险管理。将环境、社会、治理风险纳入管理流程和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覆盖保险与投资业务的相关风险管理流程,将绿色金融政策执行情况纳入内控合规检查范围,确保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人保财险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不断深化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持续探索碳汇保险、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险等前沿领域,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绿色金融合作,构建行业标杆的人保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奋力书写金融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答卷。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5保险  > 正文
中经搜索

人保财险:创新打造绿色保险体系,积极服务全面绿色转型

2025年03月02日 15:56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2月27日,《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发布。作为首个系统布局绿色金融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其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源体系低碳转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碳市场建设四个重点领域明确金融支持工作任务,要求保险业加强绿色保险产品的创新开发和复制推广,增强绿色保险风险定价、精细化管理、防灾防损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优化风险减量服务和管理机制,更好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风险保障。

  人保财险作为金融央企,胸怀“国之大者”,发挥行业引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布局,扎实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工作,完善公司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全方位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推动绿色保险有力有效服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2024年累计提供绿色风险保障超过175万亿元,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注入金融动能。

  深度服务降碳增效,助力激发绿色转型内驱力

  加快创新碳汇、碳市场保险,推进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大力发展森林保险、林木种苗保险等产品,为增强森林固碳能力提供保障。积极探索“碳汇+保险”新路径,在厦门落地全国首单蓝碳交易财产安全险,防范碳汇交易产权登记转让前的不确定性风险,为能源科技企业参与2000吨蓝碳交易项目提供保障,支持碳汇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积极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成本保险,保障畜禽供给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持续推行绿色办公,践行低碳运营减排。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日常经营,建立节能高效的管理制度,积极培养员工环保意识;持续开发线上投保工具,加大电子保单推广应用;推动理赔线上化、智能化,推广车险理赔低碳修复技术,努力降低企业运营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开展碳中和试点,选定厦门集美支公司和河北雄安分公司作为系统首批碳中和试点机构,厦门集美支公司通过节能降耗系列举措获得“碳中和证书”,为全国首家“碳中和”保险网点。

  主动参与减污提质,助力绘就青山绿水新画卷

  持续跟进国家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试点工作,推广“环责险+环境风险监测”模式,2024年提供环境污染类责任风险保障197亿元。在浙江湖州签发全国首批可持续发展(ESG)保险保单,为企业应对环境、社会、治理风险提供自主选择的综合性风险保障,实现在多地多个行业领域的复制推广。

  广泛推进扩绿兴绿,助力拓展绿色生态新空间

  积极创新清洁能源保险,保障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加大水电、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保险保障供给,2024年为清洁能源领域提供风险保障超过4万亿元。在深圳落地全国首单储能系统长期质量与效能保证保险,为储能设备提供长达15年的产品质量与效能保证。在江苏落地全国首单“光伏售电信用补偿保险”,为电力企业的稳定经营提供风险保障。

  丰富农业保险供给,支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为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等具备固碳作用的标的提供保险保障,2024年森林险约为11亿亩林木提供9754亿元保障。

  优化绿色投资管理,提高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支持,减低资产组合碳排放。除“股、债、基”等传统投资品种外,公司持续拓展在非标、股权、REITs等领域投资,呈现从基础设施类项目高度集中向能源类、制造业等多元项目转变的趋势,2024年公司绿色投资规模超过390亿元。

  全面护航绿色增长,助力彰显绿色发展新活力

  积极发展绿色交通保险,护航交通运输和绿色低碳出行。积极服务支持绿色交通体系建设,2024年承保潍坊至宿迁高铁、黄桶至百色铁路等绿色轨道交通线路91个施工标段,累计提供风险保障2876亿元。做好新能源汽车产业服务保障,2024年承保新能源汽车超过1150万台,提供风险保障近30万亿元。同时,依托新能源车险承保、风险定价、理赔等方面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势,启动“绿动出海”项目,促进中国新能源车企拓展海外业务。

  加快绿色科技保险产品开发,服务保障绿色技术发展。持续推进绿色装备、材料以及软件等相关科技保险创新,推出国内首款低空经济专属保险产品,创新开发“低空保”产品,进一步完善汽车芯片保险产品体系,不断向汽车芯片产业链全链条拓展保险保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保驾护航。

  积极参与气候风险管理,服务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巨灾保险保障范围从单一地震灾因向台风、洪水、暴雨、泥石流等多灾因扩展,2024年地方性巨灾保险覆盖范围扩展至20个省、118个地市,保障人口4.14亿。持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立台风、暴雨等各类灾害风险地图和气象预警服务模式,及时向客户发送预警预防信息,面对“摩羯”“贝碧嘉”超强台风等突发灾害,第一时间启动大灾应急响应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受灾群众损失。

  深化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建设,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2024年,人保财险健全绿色金融治理体系,强化董事会、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关于绿色金融工作的领导和监督,设立绿色金融委员会,将环境、社会、治理全面融入公司发展战略、经营决策及日常管理工作。建立绿色金融绩效考核体系,增强公司绿色金融管理的内生动力。立足国家“双碳”战略布局,将绿色金融纳入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制定绿色金融三年发展规划,围绕可持续发展重要议题设定到2027年的主要目标,明确总体要求和12个方面重点工作,完善公司绿色金融相关行动和管理,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工作布局。

  持续强化环境、社会、治理风险识别,加强绿色金融风险管理。将环境、社会、治理风险纳入管理流程和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覆盖保险与投资业务的相关风险管理流程,将绿色金融政策执行情况纳入内控合规检查范围,确保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人保财险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不断深化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持续探索碳汇保险、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险等前沿领域,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绿色金融合作,构建行业标杆的人保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奋力书写金融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答卷。

  

(责任编辑:马欣)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