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意财险”)近日发布公告称,其外资股东忠利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忠利保险”)同意向公司增资40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06亿元)。若增资顺利完成,中意财险注册资本金预计将由人民币13亿元增至16.06亿元。这也是中意财险自去年“变身”外商独资保险机构后的首次增资。
《金融时报》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统计发现,截至目前,今年已有7家险企发布股权变更公告。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险企股权变更次数达38次。业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两年险企股权变更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方面,部分国有股东出于聚焦主业、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考虑,将保险股权作为非核心资产进行剥离;另一方面,也与险企资本补充、重整与整合需求增加有关。
增资和转让双重结构
2024年1月,忠利保险以约99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7.74亿元)收购中意财险51%的股权,实现对中意财险的全资控股。对于一年内再次增资的原因,中意财险在公告中表示,主要是为进一步提升公司承保水平,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险企股权变更一般有增加注册资本和股权转让两大类,前者多是出于资本补充的需要进行,尤其在当前利率中枢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保险行业的责任准备金和偿付能力充足率持续承压,险企除了利用自身盈利进行资本补充,还需要采取外部的资本补充方式,包括股东增资和发行资本补充债、永续债等。”业内人士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股权转让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部分国有股东将保险股权作为非核心资产进行剥离,一些中小保险公司的利润水平没有达到股东的预期,部分股东有出售股权的动机。
记者梳理发现,除中意财险外,年内公告增加注册资本的险企还有长城人寿、国富人寿、信美相互保险,合计增资金额约13.34亿元。其中,长城人寿和信美相互保险的增资申请已经获批,国富人寿和中意财险的变更注册资本事项待监管批准后生效。
股权转让方面,披露相关事项的险企有永安财险、国任财险和中国农业再保险。其中,永安财险和中国农业再保险股权转让产生了实际持股人变动。国任财险的股权由国机财务转让给国机资管公司,中国农业再保险的股权由财政部划转给汇金公司。
外资积极“加码”中国保险市场
2024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复法国巴黎保险集团联合德国大众汽车金服海外公司在北京设立财险公司,批复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在北京设立保险资管公司。这意味着我国将新增1家外资财险公司和1家外资保险资管公司,进一步彰显了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坚定步伐。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全面取消银行保险领域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减少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持续拓展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外资频频加码险企股权,主要是看中了中国保险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希望通过投资险企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数据显示,全球最大的40家保险公司中有近半数进入中国市场。2018年以来,在华外资保险公司资产增长了117%。
更多有特色的外资保险机构进入国内保险市场,不仅可以更好激发市场活力,还能为社会提供更丰富的保险产品与服务。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中国保险市场的开放与活力,也体现了外资保险机构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信心。有专家表示,国际成熟市场的保险机构在产品设计、精算定价、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拥有较国内市场更精细化的能力,将其产品和服务理念引入,可以给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扩大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也有助于促进我国保险市场更加成熟规范,风险防范能力更强,发展迈向新的高度。(记者 李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