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扫货港股银行,A股银行谁在关注?开年这10家上市银行获密集调研,最高频问题有这些

2025-01-14 22:18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1月14日讯(记者 史思同)险资连续买入港股银行,A股银行谁在关注?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2025年开年以来,苏农银行、宁波银行、苏州银行等至少10家上市银行获得机构密集调研。 

  其中,银行2025年资产质量趋势、全年信贷规划及投向等仍是岁末年初机构关注的重点问题,部分银行负债端成本变化趋势、后续分红情况及开门红情况等也颇受关注。 

  10家上市银行共获20次机构调研

  据wind数据统计,2025开年至今两周的时间,已有包括苏农银行、宁波银行、苏州银行等10家上市银行先后受到共20次机构调研。 

  获得机构前往调研的为苏农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苏州银行、齐鲁银行、紫金银行、沪农商行、青农商行、青岛银行以及杭州银行等10家上市银行,参与调研的包括国盛证券、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平安养老、利安人寿、前海再保险、招商信诺资管、光大保德信基金等多家不同类型的机构。 

  从调研频次来看,苏农银行先后获机构前往调研达5次,宁波银行、上海银行获调研3次,苏州银行、齐鲁银行获2次调研,其余五家银行被调研次数均为1次。 

  从调研机构来看,参与上海银行调研的机构数量最高,合计达34家;其次为齐鲁银行,共有20家机构参与调研;苏州银行、沪农商行、杭州银行分别获16、17、18家机构关注调研,其余银行参与调研机构均在10家以内。 

  从调研涉及的问题来看,开门红信贷投放情况、2025年全年信贷规划以及资产质量趋势等仍是岁末年初机构关注的重点问题。此外,部分银行后续分红情况、负债端成本变化趋势等也颇受关注。 

  负债端成本有望持续改善,有银行称改善幅度望扩大

  随着银行息差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银行2025年负债端成本变化趋势也备受市场关注。 

  从机构调研情况来看,谈及负债端存款成本后续的改善空间,苏农银行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该行在存款利率定价方面的敏感性不断增强,辅之以对存款期限结构的持续调整,预计存款端成本与效益将得到更好地平衡。“此外,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本行在存款营销及服务方面的创新也将进一步节约存款端的综合运营成本。”苏农银行称。 

  同时,上海银行也表示,该行将持续优化负债结构,加强存款定价和期限管理,积极拓展低成本存款,推动长期限存款向中短期转化,同时持续增强对市场利率的前瞻性研判,合理安排主动负债吸纳产品、节奏和期限安排,预计2025年整体负债端成本改善幅度有所扩大。 

  “开门红”有序推进

  年关在即,新的一年银行贷款投向同样是机构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1月份行至近半,目前银行“开门红”信贷投放情况也在近期调研被频频提及。 

  “截至目前,本行‘开门红’资产项目储备充实,正在有序投放。”上海银行称。同时,苏州银行、杭州银行、齐鲁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均表示,2025年旺季信贷投放情况良好,项目储备规模超上年同期水平。 

  “下一步,本行将持续聚焦科创、绿色、普惠、消费等领域,不断丰富产品供给,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预计全年信贷投放保持均衡稳定增长。”齐鲁银行称。同时,杭州银行也表示,2025年,该行将在稳步提升贷款占比的同时,持续优化信贷投放结构,资源向科创、实体制造业等战略性板块予以倾斜。 

  谈及2025年信贷投放目标及投向,沪农商行表示,该行将制定更为积极的信贷投放目标,将信贷投放作为全年经营重点。投放结构上,对公和普惠贷款仍是信贷增长的主要发力点,特别是在制造业、科技、绿色等对公重点领域,公司将持续加大投放力度。 

  另一边,苏农银行则继续坚守做小做散的战略定位,2025年将持续深化支农支小和服务实体的工作力度,把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乡村振兴、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实现投放规模、质量、效益的均衡发展。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5保险  > 正文
中经搜索

险资扫货港股银行,A股银行谁在关注?开年这10家上市银行获密集调研,最高频问题有这些

2025年01月14日 22:18    来源: 财联社    

  财联社1月14日讯(记者 史思同)险资连续买入港股银行,A股银行谁在关注?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2025年开年以来,苏农银行、宁波银行、苏州银行等至少10家上市银行获得机构密集调研。 

  其中,银行2025年资产质量趋势、全年信贷规划及投向等仍是岁末年初机构关注的重点问题,部分银行负债端成本变化趋势、后续分红情况及开门红情况等也颇受关注。 

  10家上市银行共获20次机构调研

  据wind数据统计,2025开年至今两周的时间,已有包括苏农银行、宁波银行、苏州银行等10家上市银行先后受到共20次机构调研。 

  获得机构前往调研的为苏农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苏州银行、齐鲁银行、紫金银行、沪农商行、青农商行、青岛银行以及杭州银行等10家上市银行,参与调研的包括国盛证券、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平安养老、利安人寿、前海再保险、招商信诺资管、光大保德信基金等多家不同类型的机构。 

  从调研频次来看,苏农银行先后获机构前往调研达5次,宁波银行、上海银行获调研3次,苏州银行、齐鲁银行获2次调研,其余五家银行被调研次数均为1次。 

  从调研机构来看,参与上海银行调研的机构数量最高,合计达34家;其次为齐鲁银行,共有20家机构参与调研;苏州银行、沪农商行、杭州银行分别获16、17、18家机构关注调研,其余银行参与调研机构均在10家以内。 

  从调研涉及的问题来看,开门红信贷投放情况、2025年全年信贷规划以及资产质量趋势等仍是岁末年初机构关注的重点问题。此外,部分银行后续分红情况、负债端成本变化趋势等也颇受关注。 

  负债端成本有望持续改善,有银行称改善幅度望扩大

  随着银行息差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银行2025年负债端成本变化趋势也备受市场关注。 

  从机构调研情况来看,谈及负债端存款成本后续的改善空间,苏农银行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该行在存款利率定价方面的敏感性不断增强,辅之以对存款期限结构的持续调整,预计存款端成本与效益将得到更好地平衡。“此外,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本行在存款营销及服务方面的创新也将进一步节约存款端的综合运营成本。”苏农银行称。 

  同时,上海银行也表示,该行将持续优化负债结构,加强存款定价和期限管理,积极拓展低成本存款,推动长期限存款向中短期转化,同时持续增强对市场利率的前瞻性研判,合理安排主动负债吸纳产品、节奏和期限安排,预计2025年整体负债端成本改善幅度有所扩大。 

  “开门红”有序推进

  年关在即,新的一年银行贷款投向同样是机构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1月份行至近半,目前银行“开门红”信贷投放情况也在近期调研被频频提及。 

  “截至目前,本行‘开门红’资产项目储备充实,正在有序投放。”上海银行称。同时,苏州银行、杭州银行、齐鲁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均表示,2025年旺季信贷投放情况良好,项目储备规模超上年同期水平。 

  “下一步,本行将持续聚焦科创、绿色、普惠、消费等领域,不断丰富产品供给,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预计全年信贷投放保持均衡稳定增长。”齐鲁银行称。同时,杭州银行也表示,2025年,该行将在稳步提升贷款占比的同时,持续优化信贷投放结构,资源向科创、实体制造业等战略性板块予以倾斜。 

  谈及2025年信贷投放目标及投向,沪农商行表示,该行将制定更为积极的信贷投放目标,将信贷投放作为全年经营重点。投放结构上,对公和普惠贷款仍是信贷增长的主要发力点,特别是在制造业、科技、绿色等对公重点领域,公司将持续加大投放力度。 

  另一边,苏农银行则继续坚守做小做散的战略定位,2025年将持续深化支农支小和服务实体的工作力度,把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乡村振兴、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实现投放规模、质量、效益的均衡发展。

 

(责任编辑:马欣)


閸掑棔闊╅崚甯窗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