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系”再度出手囤银行,邮储、农行、招行H股接连获增持,近一月扫货已逾30亿港元

2025-01-14 14:54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1月14日讯(记者 夏淑媛) 开年以来,险资持续加码银行H股。 

  1月14日,港交所最新权益披露资料显示,1月8日,邮储银行(01658.HK)获平安人寿在场内以每股均价4.5639港元增持716.8万股;1月7日,平安资管增持招商银行(03968.HK)293万股,每股作价38.1698港元;同日,中国平安以每股平均价4.2216港元购入农业银行(01288.HK)3167.8万股。 

  据悉,增持完成后,“平安系”对上述两家国有大行及一家股份行的持股比例均超过5%,触及举牌线。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过去一个月,中国平安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增持银行H股已超30亿港元。 

  险资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偏好具有稳定性、防御性的国有大行,目前国有大行H股股息收益率为6%-7%,对保险资金具备吸引力。此外,国有大行的中期派息安排也有利于稳定股价。 

  平安人寿增持邮储银行716.8万股,平安资管1.12亿港元加码招行

  通过二级市场买入、频频触发5%举牌线成为险资2025年投资的一大特点。 

  1月7日至8日,中国平安及旗下两家子公司平安人寿、平安资管分别出手,先后举牌两家国有大行H股和一家股份行H股。 

  1月14日,港交所最新权益披露资料显示,2025年1月8日,邮储银行(01658.HK)获平安人寿在场内以每股均价4.5639港元增持716.8万股,涉资约3271.4万港元。增持后,平安人寿最新持股数目为995987000股,持股比例由4.97%上升至5.01%,触及举牌线。 

  无独有偶。除了邮储银行,农业银行H股亦获中国平安增持。据港交所披露,1月7日,中国平安以每股平均价4.2216港元购入农业银行H股3167.8万股,涉资约1.34亿港元。此次增持后,中国平安对农业银行H股的持股比例由4.95%提升至5.05%。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中国平安首次增持农业银行H股。此前,中国平安旗下公司平安资管已于1月3日买入农业银行H股16521000股,每股平均价4.2257港元,耗资约6977万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举牌两家国有大行,平安系亦对股份行青睐有加。1月7日,平安资管增持招商银行(03968.HK)293万股,每股作价38.1698港元,涉资1.12亿港元。 

  截至1月13日,平安资管持有约2.3亿股招行H股,持股比例达5%,已超过贝莱德集团位于招行H股股东的第六位,已经跻身港交所披露的大股东完整名单。 

  平安系近一个月斥资超30亿港元扫货银行股,低利率环境下险资青睐高息股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过去一个月,中国平安及其一致行动人(平安资管、平安人寿)累计增持银行H股已达30亿港元。 

  其中,2024年12月31日,平安人寿发布公告称,平安资管受托该公司资金,投资于工商银行H股股票,于2024年12月20日达到工商银行H股股本的15%,根据香港市场规则,触发平安人寿举牌。 

  此外,平安也在近期对建行进行增持。2024年12月18日,中国平安和平安资管分别增持6770.3亿股和6725.5万股建设银行H股。 

  一家大型寿险公司首席投资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我们认为国有大行股票近似于中央政府的高息债,拥有逆周期特点,在下行周期表现相对稳健,过去3年跑赢大市,目前0.4-0.5倍的港股估值仍为历史较低水平,所以是在市场不确定性较大时的安全之选。” 

  上述人士进一步指出,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高息股对险资而言仍具备吸引力。目前国有大行H股股息收益率为6-7%、A股股息收益率约4-5%,而有A股投资者认为较10年国债利率有200个基点以上利差的股息收益率即可接受。 

  此外,国有大行的中期派息的安排有利于稳定股价。“目前来看,我们还是偏好具有稳定性、防御性的国有大行。” 

  而对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业内人士展望,其更多是取决于经济增长的高弹性股票。受2023年4季度以来多项降费举措影响,偏重零售、资本市场、财富管理业务的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2024年大幅下降。 

  进入2025年,随着基数效应的减弱,预计后续中收跌幅相对有限,如果居民消费和地产销售能有所反弹,预计股份制银行会有更好的股价表现。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5保险  > 正文
中经搜索

“平安系”再度出手囤银行,邮储、农行、招行H股接连获增持,近一月扫货已逾30亿港元

2025年01月14日 14:54    来源: 财联社    

  财联社1月14日讯(记者 夏淑媛) 开年以来,险资持续加码银行H股。 

  1月14日,港交所最新权益披露资料显示,1月8日,邮储银行(01658.HK)获平安人寿在场内以每股均价4.5639港元增持716.8万股;1月7日,平安资管增持招商银行(03968.HK)293万股,每股作价38.1698港元;同日,中国平安以每股平均价4.2216港元购入农业银行(01288.HK)3167.8万股。 

  据悉,增持完成后,“平安系”对上述两家国有大行及一家股份行的持股比例均超过5%,触及举牌线。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过去一个月,中国平安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增持银行H股已超30亿港元。 

  险资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偏好具有稳定性、防御性的国有大行,目前国有大行H股股息收益率为6%-7%,对保险资金具备吸引力。此外,国有大行的中期派息安排也有利于稳定股价。 

  平安人寿增持邮储银行716.8万股,平安资管1.12亿港元加码招行

  通过二级市场买入、频频触发5%举牌线成为险资2025年投资的一大特点。 

  1月7日至8日,中国平安及旗下两家子公司平安人寿、平安资管分别出手,先后举牌两家国有大行H股和一家股份行H股。 

  1月14日,港交所最新权益披露资料显示,2025年1月8日,邮储银行(01658.HK)获平安人寿在场内以每股均价4.5639港元增持716.8万股,涉资约3271.4万港元。增持后,平安人寿最新持股数目为995987000股,持股比例由4.97%上升至5.01%,触及举牌线。 

  无独有偶。除了邮储银行,农业银行H股亦获中国平安增持。据港交所披露,1月7日,中国平安以每股平均价4.2216港元购入农业银行H股3167.8万股,涉资约1.34亿港元。此次增持后,中国平安对农业银行H股的持股比例由4.95%提升至5.05%。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中国平安首次增持农业银行H股。此前,中国平安旗下公司平安资管已于1月3日买入农业银行H股16521000股,每股平均价4.2257港元,耗资约6977万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举牌两家国有大行,平安系亦对股份行青睐有加。1月7日,平安资管增持招商银行(03968.HK)293万股,每股作价38.1698港元,涉资1.12亿港元。 

  截至1月13日,平安资管持有约2.3亿股招行H股,持股比例达5%,已超过贝莱德集团位于招行H股股东的第六位,已经跻身港交所披露的大股东完整名单。 

  平安系近一个月斥资超30亿港元扫货银行股,低利率环境下险资青睐高息股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过去一个月,中国平安及其一致行动人(平安资管、平安人寿)累计增持银行H股已达30亿港元。 

  其中,2024年12月31日,平安人寿发布公告称,平安资管受托该公司资金,投资于工商银行H股股票,于2024年12月20日达到工商银行H股股本的15%,根据香港市场规则,触发平安人寿举牌。 

  此外,平安也在近期对建行进行增持。2024年12月18日,中国平安和平安资管分别增持6770.3亿股和6725.5万股建设银行H股。 

  一家大型寿险公司首席投资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我们认为国有大行股票近似于中央政府的高息债,拥有逆周期特点,在下行周期表现相对稳健,过去3年跑赢大市,目前0.4-0.5倍的港股估值仍为历史较低水平,所以是在市场不确定性较大时的安全之选。” 

  上述人士进一步指出,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高息股对险资而言仍具备吸引力。目前国有大行H股股息收益率为6-7%、A股股息收益率约4-5%,而有A股投资者认为较10年国债利率有200个基点以上利差的股息收益率即可接受。 

  此外,国有大行的中期派息的安排有利于稳定股价。“目前来看,我们还是偏好具有稳定性、防御性的国有大行。” 

  而对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业内人士展望,其更多是取决于经济增长的高弹性股票。受2023年4季度以来多项降费举措影响,偏重零售、资本市场、财富管理业务的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2024年大幅下降。 

  进入2025年,随着基数效应的减弱,预计后续中收跌幅相对有限,如果居民消费和地产销售能有所反弹,预计股份制银行会有更好的股价表现。

 

(责任编辑:马欣)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