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行合一”政策深入实施 保险行业实现降本增效
今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银行代理渠道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范保险公司银行代理渠道业务,督促人身险公司严格执行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即“报行合一”。这是2023年8月以来,监管部门第三次对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发布规范性文件。
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一年来,“报行合一”政策在银保渠道取得了显著成效。行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行业相关渠道平均佣金水平较之前降低30%,费用精细化管理程度大大提高。
具体看头部险企,不仅强化了佣金费用管控,实现了降本增效,而且新业务价值率显著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实现快速增长,同比提升18.6%,达322.62亿元,其中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率和价值贡献显著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68.5%。
在平安人寿董事长杨铮看来,保险业曾经较为粗放的费用管理方式,为行业发展埋下了风险隐患。从银保渠道开始严格执行“报行合一”政策,对于险企遏制费差损、提升经营效益、控制风险等大有裨益。
随着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取得积极成效,监管部门进一步将“报行合一”拓展至经代渠道。今年2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2023年度人身保险产品情况的通报》,指出部分人身险公司报送的经代渠道终身寿险产品设计的销售费用率为预定附加费用率的两倍左右,要求其针对通报问题进行全面自查整改,并于2024年2月26日前上报整改报告。
为满足监管要求,保险公司密集对经代渠道产品进行下架调整,经代渠道“报行合一”拉开序幕。
业内人士认为,短期来看,深入实施“报行合一”将导致从业人员及经代公司的收益下滑。但长期来看,除了有利于保险公司防范费差损风险,还将倒逼保险公司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同时推动业务量小、专业能力较低的经代渠道从业者加速剥落。
在保费收入的重要来源个险渠道,部分头部人身险公司已开始布局。如中国人寿主动研究个险渠道“报行合一”,动态监测费用构成,精细化分析各项费用管理,为全面推行“报行合一”打下基础。
根据中诚信国际研报,由于各家人身险公司个险渠道基本法、队伍架构和费用政策计算的差异较大,个险渠道短期内受到“报行合一”政策的影响较小。“从长期来看,为规范市场行为、压降人身险公司成本,个险渠道‘报行合一’势在必行。”某保险公司精算师告诉记者,“‘报行合一’对于保险行业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财务角度看,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强化风险管理和利用先进技术,保险公司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运营情况,从而做出更明智的经营决策。这有助于保险公司降低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严格执行‘报行合一’能够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升保险公司的透明度,增强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任,为保险公司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目前来看,深入实施‘报行合一’,不仅规范了市场秩序,也推动了保险公司通过产品和服务打造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银保渠道,保险公司无法再依赖‘贴补手续费’等高返费策略来吸引消费者,行业竞争重点将切换到产品本身和服务质量上。这一转变倒逼险企开发差异化的产品,以及探索销售渠道的多元化。未来,随着‘报行合一’政策的深入实施,保险行业将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述精算师表示。
然而,实现“报行合一”的全面落实和长效保持并非易事。一些保险公司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规避监管,比如想方设法给银行渠道配备更高的营销活动费用、培训费用、服务费用等。因此,监管部门需要持续加大查处力度,形成有效的威慑和约束机制。同时,保险公司也应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确保报备条款和费率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记者 王笑)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