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保险护航深远海养殖
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是实现“藏粮于海”、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路径。依托现代化智能化的养殖装备和技术,渔业养殖正加快从近海走向深远海的步伐。在此过程中,经济效益不断提升,风险同样有增无减。为此,保险行业正努力创新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保险,为海洋牧场提供多层次综合风险保障,助力海水养殖产业现代化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
风浪越大鱼越贵
在距离广东省湛江市覃斗镇流沙码头10海里的深远海养殖渔场,雨点密集敲打着海面,工作人员头戴斗笠,正冒雨打捞网箱内养殖的金鲳鱼。前些日子,这里刚受到台风“摩羯”的冲击,不少金鲳鱼翻了白肚。
神秘又富庶的海洋,让耕海牧渔的人们既怀希望又存敬畏。“我们这个行业是靠天吃饭的,高风险、高投入。这样一个周长90米的重力式网箱,可投放10万尾鱼苗,成本达到几十万元至上百万元。”3年前,返乡创业的梁欣颖成立了海边姑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她告诉记者,这些漂浮在海面的圆形重力式网箱还有个生动浪漫的别称,叫作“海上甜甜圈”。
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来势凶猛,在一天内实现“三连跳”,从强热带风暴加强至超强台风级,让梁欣颖捏了一把汗:“我回来创业养殖后,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强的台风。”让她感到十分幸运的是,公司从去年开始投保了中国人保财险的气象指数保险,从而挽回不少损失。“一个网箱的保额是100万元,保费是10万元,其中政府补贴6万元,我们自己只需要交4万元。”台风登陆后不久,梁欣颖就收到了保险公司打来的400多万元预赔款,让她能够踏实、迅速地恢复生产。
“保单约定,当测得平均风速达10级,就触发保险责任,公司立即启动海洋牧场紧急预赔绿色通道,及时支付赔款。”人保财险湛江市分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9月18日,湛江海洋牧场累计接报案15件。其中,在台风第一次登陆后4个小时内,即预赔付“摩羯”台风首笔现代化海洋牧场保险款项360万元。
“风浪越大,鱼越贵。”这句出现在电视剧《狂飙》中的经典台词,也揭示了渔业的两大风险。前半句的“风浪”反映的便是自然灾害风险,“鱼贵”则指向价格波动风险。人保财险湛江市分公司重客部负责人江婷表示:“海洋牧场养殖水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大,水产品的价格波动也较大,价格形成机制还不够完善。同时,深远海养殖品种的选择和消费市场的开拓也是一个技术难题。”
此外,海洋牧场建设还面临投入大、成本高、见效慢的难题。当前,广东省建设海洋牧场的重力式深水网箱平均造价约60万元/个,桁架式大型网箱的平均造价更是高达2000万元/座,养殖设备的成本回收期长。一旦发生风险,轻则减收减产,重则全军覆没,损失不可估量。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鼓励发展渔业保险”。如何更好护航深远海养殖,为海洋牧场提供多层次的综合风险保障,已成为保险行业的重要使命。
探索风险减量
养殖户投保后,风险就被转嫁给了保险公司。然而,面对这片变幻莫测的海洋,就连专业经营风险的保险公司也感受到了艰难。江婷坦言:“我们在陆地上非常得心应手,但海洋板块是财险的一个短板。”去年,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承保的政策性海水网箱水产养殖风灾指数保险,赔付率超过了120%,并且也不考虑在短期内实现这一险种的承保盈利。
虽然台风的发生无法避免,但保险公司正努力通过科技赋能,探索降低风险及损失的方法。在湛江湾实验室渔业指挥中心的监测大屏前,记者看到了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养殖平台在水下的实时画面。浅蓝透亮的海水中,每一只游过的金鲳鱼,都被摄像头进行了识别和框定,画面两侧是温度、气压、雨量等监测数据,鱼群的细节状态一览无余。“由于光的折射,摄像头传回的实时画面发绿发暗,鱼群及海水的细节展示不出来。我们通过布置智能化算法,达到了图像实时增强的效果。”湛江湾实验室智慧渔业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杨靓说。
为推进“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模式,人保财险湛江市分公司引入GIS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手段,建立海洋牧场保险全流程风险减量服务体系,大大提升了防灾减损的效率和效果。
在风险监测预警方面,建立渔场云养殖平台,实时监测海洋牧场水质、水温等养殖环境情况及鱼情,实现远程监控、智能饲养、预警提醒、线上理赔等功能,在不断提升现代化智能养殖水平的同时,降低保险业务赔付风险。今年6月,受暴雨和极端天气影响,湛江地区部分养殖企业的渔网附着了大量的水生生物及其排泄物、残餐及海藻等生物。经过数据采集及评估,人保财险湛江市分公司投入50万元为养殖企业(户)更换养殖渔网,降低鱼类疾病以及因渔网损坏而逃逸风险,减损金额达140余万元。
在标的精准管理方面,升级广东人保财险“粤农保”科技平台数据库,增加广东省近海海域地图,将全省水域数据进行空间化、数字化、系统化管理,为实现海水养殖保险承保标的空间位置信息的精准管理和风险评估奠定基础。目前,已在雷州流沙港布置海洋牧场异常移动自动监测设备,通过卫星定位技术,为每个海水网箱养殖场设定精准的地理位置,对网箱位置移动等风险进行预警,为渔民海上作业、临时休息和海洋牧场保险服务提供保障和支持。
在气象预报服务方面,加强与气象和海洋灾害预报等部门的合作,强化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构建“气象+保险”的防灾减损新模式,通过提供人力物力协助企业抢收等前置行动,从“灾后补偿”向“灾前预防”转变。
针对海水养殖品种丰富、养殖模式差异大等特点,保险公司还加强了与专业科研院所的合作互动,强化现代化海洋牧场风险研究和风险评估工作,持续夯实海洋牧场保险高质量发展基础。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联合瑞士再保险公司成立“大湾区农业保险创新实验室”,联合广东海洋大学成立“大湾区农业保险研究中心”,研发与广东海洋风险特征和现代化海洋牧场主要灾因相契合的灾害损失模型,为海洋巨灾等保险产品开发夯实数据基础。
“风险减量对我们保险公司来说,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降低赔付率。同时,我们也并不想只做一个支付赔款的角色,而是想更多地参与到实体经济建设中,和企业一起尽量规避风险发生,或者最大限度降低损失。”江婷表示。从过往经验看,保险一般在赔付环节才会出现;但经过多年发展,保险逐步从后端走向前端,风险减量已是保险业近年来的转型趋势。
今年4月份,湛江湾实验室自主研发设计的深远海养殖平台“恒燚一号”在湛江投入使用,并在几个月后成功经受住了超强台风“摩羯”的考验。“保险公司有很多一线的运营数据,包括网箱的损伤、赔付及事故原因分析,其实这些数据对我们智能海洋装备研究来说都非常有用,希望后续能够有这方面的合作。”担任“恒燚一号”总设计师的王宏建议,保险公司把相关数据反馈给研究机构进行改进,共同提升智能海洋装备抵御风险的能力。
丰富产品供给
不同于普通的农业保险,长期以来,我国的渔业保险尤其是海洋捕捞领域,以互助保险经营模式为主,保险公司并非主要经营主体。然而,水产养殖保险的专业性和巨灾风险特性,迫切要求保险机构发挥在产品开发、风险管理方面所具有的明显优势,不断加强保险产品创新力度。
目前,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已累计开发水产养殖保险产品46个,产品类型覆盖淡水、咸淡水、海水、深海网箱等多种养殖模式,包括传统水产品养殖保险、气象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鱼饲料期货价格保险、海洋碳汇保险、海洋装备财产保险等多元化产品类型。今年以来,人保财险湛江市分公司累计提供海水养殖风险保障5.24亿元,包括为2个大型养殖平台、456个重力式网箱提供养殖和装备财产风险保障,为生蚝养殖提供产量价值和碳汇价值保险保障,为“恒燚一号”深海养殖平台提供研发责任风险保障。
“近期,我们对湛江市内海洋牧场养殖农户及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调研,发现雷州市海洋牧场偷盗行为多发,养殖农户及企业对海洋牧场防盗保险有比较强烈的需求。”江婷表示,结合调研结果,公司拟开发海洋牧场养殖防盗保险,目前正与当地农业部门协商。
近年来,渔业保险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但仍存在诸多难题。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渔业的高风险性和高成本性决定了渔业保险费率普遍较高。从经营主体看,渔业保险的可持续经营需要制定较高的费率,否则难以为继;从参保渔民看,渔业生产投入已经很高,参加保险负担较重。专家认为,财政补贴尤其是中央财政补贴是渔业保险发展破题的关键,建议研究将渔业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
(责任编辑: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