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系列解读:面向高质量发展不断改革
当前,我国保险业正处于转型升级进程中,为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面向高质量发展不断改革。有业内专家表示,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保险业要顺势而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
降本增效促发展
近年来,保险业逐渐由追求速度和规模的粗放式增长转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的发展,降本增效成为保险业统筹转型和发展的选择。
“保险业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的关键时刻,以前突出资金融通功能,主要通过收取保费、支出赔款实现服务价值,大量中间成本使得成本居高不下。”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宁威表示。
要找到转变发展方式的良方,就需要发挥出保险业的独特优势,改革保险销售体系并做好精细化管理。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认为,要加快转型以应对渠道成本和运营成本增加的压力。一要增强风险减量管理能力。发挥保险业风险管理专业优势,深化对气候等新型风险的研究,实现业务品质稳定向好。二要激发销售渠道活力。改善销售支持体系、管理半径和培训等,降低传统代理人的职场及管理成本;建立基于客群的分销模式,应用远程顾问、线上自助平台、场景嵌入式销售等提升产能。研究赋予专业健康险公司独有产品的经营资质,以商业健康险探索产销分离模式。三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利用技术进步的优势简化和精益流程,避免在IT基础设施上重复投入和无效投入,切实提高运营效率。
其中,代理人队伍精简、保险中介清虚提质行动以及探索优质非银金融机构保险代理试点等保险业销售体系改革成为行业重要的转型方向。
“通过这些变革,保险业才能迎接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同步变化的大时代。”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认为,在当前大背景下,居民财富正从房地产转向金融资产,财富管理进入黄金时代,保险业迎来重大发展窗口期。因此,要进一步放宽保险销售,让保险真正成为财富管理链条中的资产管理者和财富管理者。
资负联动稳结构
资产负债管理是保险业稳定发展的基石。高质量发展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在资产和负债之间找到平衡,实现联动。这需要保险公司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资产配置,优化负债结构,以应对利率变动和经济周期的影响。
宁威表示,保险资产与负债天然具有长期性特点,具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要在保证资金安全前提下服务国计民生。“当务之急是解决险资投资渠道收益率不高的问题,险资增值是对负债负责,有了增值,保险服务、发展方式转变和风险管理职能的拓展才有保障。”宁威说。
国寿资产副总裁(主持工作)于泳表示,保险业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资产负债联动新模式,探索长期资金服务新经济、新产业的模式和路线。包括建立资产负债双向动态联动的新模式,建立以资产负债管理为基础的全链条互动管理,实现资产负债管理精细化,更好平衡收益与风险、发展与安全。
在做好长期投资、稳健投资、价值投资外,通过加强资产负债联动优化保险机构风险管理和产品定价同样是提升保险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力点。陈辉表示,需要从提高收益率、波动性和流动性等三个层面提升保险机构风险管理和产品定价能力,要寻找优质资产,建立保险产品交易市场,遵循资产选择、分散投资和长期主义三大原则。
完善服务惠民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要求保险公司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容,真正解决民生中的风险管理需求,并不断提高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可及性及质量,从而提升全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针对农险这一重要的民生保障领域,平安产险党委委员、团体事业群总监姜华表示,发生大范围灾害时,采用传统方式很难及时、准确查勘定损,要推进精准投保理赔。平安产险积极运用科技赋能,打造了“人地物权”相关联的精准投保模式和“生长监测、区间估损、精准定损”相结合的精准理赔模式。
据介绍,在精准承保方面,平安产险以遥感卫星、无人机、地面作业为基础,确定保险标的、种植规模、标的生产空间、标的权属等,实现“人(被保险人)”“地(土地)”“物(作物标的)”“权(权属:土地经营权)”关联的精准承保模式。在精准理赔方面,基于遥感智能选取固定点进行作物全流程生长监测,对作物全周期生长监测,判断保险责任是否成立,并根据遥感划分的损失区间,通过地面抽样测产方式,结合精准承保验标数据,确定农户的损失面积及程度。
保险业应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不断提高民众获得感。姜华表示,除农险产品外,平安产险还做好“大农险”服务,积极开发涉农保险产品,如农村人身短期意外险、农机具险、农房险等,通过农村综合保险形式,努力为广大农民的家庭财产及人身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助力创造美好农村生活。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未来保险业应加强合规经营,维护行业声誉,提升服务质量。同时,提倡诚信文化,提高公众的金融素养,增强消费者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此外,利用新技术提升运营效率,优化服务体验,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记者 杨雨萌)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