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保”发展马不停蹄 可持续性难题待解
2020年以来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惠民保”,仍在马不停蹄地加速推进。一批较早开展“惠民保”的城市,正在尝试深化和推进“惠民保”。业内人士表示,“惠民保”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仍需时日才能摸索出稳定的产品形态、参保率、赔付率和利润线,其亟需更多的政策支持。
多地迅速铺开
“惠民保”大家族再添一员。日前,天津首个政府指导监督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项目被命名为“天津惠民保”,并将于近期上线。
据介绍,“天津惠民保”由15家保险机构组成的共保体来承包,与其他商业保险相比,“天津惠民保”参保面向天津市全体医保参保人,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户籍,不限健康状况,普惠性质更为明显。
与此同时,此前已开展“惠民保”业务的城市开始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例如,青岛市“惠民保”产品琴岛e保2022已上线开放参保。琴岛e保2022对保障责任进行了全面升级,涉及等待期、赔付比例、起付线、保险范围等多方面优化。
“惠民保”即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属于普惠型医疗补充保险,一般由政府主导或指导、商保承办、自愿参保,凭借保费便宜、购买门槛低、保额较高三大特性,迅速在全国扩容“圈粉”。赔付范围主要集中在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以及一些重大疾病的特效药费用。
2020年以来,“惠民保”迅速在全国多地铺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全国28省区市推出了177款“惠民保”产品,1.4亿人次参保,保费约140亿元。
吸引“商保外”人群
除了价格优势之外,对“商保外”人群开放也是“惠民保”迅速走红的因素之一。
“部分年岁较高、身患慢性疾病的人群可能被商业健康险拒之门外,而‘惠民保’产品大幅降低准入门槛,恰恰能解决投保难、投保贵等问题,覆盖人群更广泛。”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纵观各地“惠民保”产品,投保规则一般都较宽松,没有年龄、职业限制,也不涉及详细的健康告知询问,只要有当地医保就能投保;全年保费仅100多元甚至百元以下。某保险经纪公司人士表示,如果年纪尚轻,资金不是特别紧张,建议趁身体健康的时候购买保障范围更广的商业百万医疗险以获得更全面的保障;如果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无法购买商业百万医疗险,则建议购买“惠民保”这类普惠型医疗保险。
不过,部分“惠民保”产品参保率仍然较低。一般而言,政府引导型“惠民保”参保率显著高于医保指导型与医保推动型。《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模式优化与制度定位报告》显示,如果各级相关部门不积极介入发挥实际的主导作用,仅靠医保部门或其他行政部门信用背书、宣传支持,参保率一般无法突破40%。
提升投保群体的获得感
随着“惠民保”遍地开花,其可持续性和产品升级迭代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参保率和赔付率则是衡量“惠民保”业务能否持续运营的重要因素。
从部分“惠民保”产品披露的理赔信息看,各地赔付率差距较大。据业内人士透露,大部分城市“惠民保”产品首年赔付率不到50%,少量“惠民保”产品赔付率甚至低于20%,“一些‘惠民保’产品较低的赔付率,与其设置较高的免赔额有关,而这也是其价格低廉的原因之一,‘惠民保’产品的免赔额通常为2万元,年轻、健康状况较好的投保人,基本达不到免赔额。”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认为,城市普惠险通常设置较高免赔额,年轻的健康人在参保后很可能因得不到赔付而失去续保动力;反而是带病人群会积极续保,使得城市普惠险面临“死亡螺旋”的风险,赔付率不断攀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惠民保”业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提高参保率以及投保群体的“获得感”。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建议,允许和鼓励各地使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惠民保”保费。“目前尚未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惠民保’保费的地区约占40%,如果‘惠民保’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个人账户的支持,将有效提高参保率、规避逆向选择,有利于增强地区间‘惠民保’的公平性。”
“应以年度为单位,向社会公众披露费用、赔付、参保等数据,增强公众知情感,提升‘惠民保’的获得感。建议为‘惠民保’业务划定费用范围,防止过低或过高。”湖南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表示。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