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金融消保大咖说:警惕“代理退保”骗局 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2021年07月08日 21:0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8日讯 今晚8点,由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推出的《金融消保大咖说》第三期节目准时播出,本期节目的话题是“‘保险骗局’套路深,不贪不信不中招”。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张越提醒消费者,谨防不法分子“代理退保”骗局。她解释称,“代理退保”骗局实质上是一种打着维权的旗号而牟取私利的不法行为,通常表现为索要消费者的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等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利用消费者的名义办理信用卡,或者是诱导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 

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张越

  张越指出,“代理退保”骗局通常有三点危害。一是财产损失。不法分子恶意“代理退保”会利用消费者身份证信息开立新的账户,挪用保单现金价值。消费者不仅自身的保险保障遭受损失,还面临着高额的金钱损失。 

  二是个人信息泄露。消费者轻信了“代理退保”以后,不法分子便获得了投保人的全部授权,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得到,用于信用卡的套现,损害消费者的征信。 

  三是客户失去了自身的保险保障。退保之后,消费者失去了原有的保障,无异于是在各种风险当中进行“裸奔”。在退保以后,一旦消费者罹患大病,将无法获得理赔金。此外,如果消费者退保之后想再次投保,也可能会因为自己年龄的增长,或者是身体条件的变化,而增加保费支出,甚至会遇到部分责任免除、被拒保等风险,导致消费者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下降,应有的保险保障权益也受到损失。 

  消费者要如何避免不法分子“代理退保”的危害呢?张越给消费者支了三招。 

  一是要选择正规的渠道去依法维权。保险消费者如果对保险产品有疑问,或者是有相关的服务需求,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公司公布的官方维权热线或者是服务渠道来反映诉求,消费者不要轻信“代理退保”的骗局,避免个人信息泄露以及不当的退保导致的经济损失。 

  二是警惕高收益陷阱。多数“代理退保”行为并非是真正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而是不法分子以牟利为目的,在退保后诱导客户去“退旧保新”,购买新的所谓的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等等,其实是落入了不法团伙的非法集资骗局,消费者的资金损失往往难以挽回。 

  三是在购买金融产品的时候,消费者一定要认清机构的资质。根据《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只有取得了金融监管部门颁发的经营业务许可证的机构,才能够从事保险经营活动。张越提示称,市场上会有一些机构,虽然冠有某某保险经纪、某某保险代理的名号,但实际上并未取得金融监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不具备合法的保险中介资格。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或者是办理保险业务时,应该注意甄别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或者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选择正规、合法的保险机构购买保险产品和办理保险业务。 

  关于《金融消保大咖说》

  新兴金融消费场景不断出现,让我们的生活更为便利,但也让不法诈骗分子有更多可乘之机,给我们的金融财产安全造成隐患。为积极配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升金融消费者素养,号召广大网友争做金融好网民,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今年继续推出12期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系列公益课堂。节目旨在传递科学的投资理财理念,防止人民群众受骗上当,引导金融消费者正确使用金融服务,倡导理性消费投资。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金融消保大咖说:警惕“代理退保”骗局 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2021-07-08 21: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