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长期护理保险在商业人身险中购买率最低 成年人对“以房换护理”的接受度较高

2020年07月08日 15:16    来源: 中国网财经     郭伟莹

  中国网财经7月8日讯(记者 郭伟莹) 作为2020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系列发布成果之一,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近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社科院人口所)联合发布《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以23个已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城市为调查框架,居住于当地主城区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30-59岁成年人两个人群为调查对象,系统分析了老年人生活活动能力、失能老人“护理服务群像”、成年人对失能风险的认知偏差及护理规划意愿等问题,为政府、相关金融行业、养老产业链等各领域了解老年人服务需要,预测成年人养老金融产品需求,精准定位相关政策及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报告显示,调查地区有4.8%老年人处于日常活动能力(即ADL)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总失能率为11.8%。基本自理能力的衰弱也伴随着独立生活能力(即IADL)的退化。依赖程度最严重——ADL和IADL均重度依赖的老年人占比达25.4%,即有四分之一的老人需要得到全方位的照料。

  同时,不同失能状态的老年人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护理服务需求。对于中度及重度失能老人,子女、亲属等非专业人员是主要的服务供给者,但服务中心随失能程度的加重逐渐朝专业机构转移。对重度失能老人来说,养老院或老年公寓的重要性显著加强。

  中度及重度失能老人均面临较大的服务缺口和保障缺口。服务供给不足集中在协助服药、压疮护理、心理咨询等医疗护理服务方面,日常生活服务相对过剩。在费用支出方面,个人筹资水平较高,老人的支付意愿也远低于实际支付水平,保险保障、尤其是商业保险的作用亟待提高。

  此外,报告发现66%受访成年人对自身失能风险持过于乐观的态度,低估了未来的护理需要。超过一半的成年人认为必须在年轻时就进行护理规划,但更多人认为规划的执行十分困难。护理规划重要性和可行性之间的这一矛盾反映在商业人身保险配置组合上:与失能风险直接相关的长期护理保险在各类商业人身险中的购买率最低。

  最后,报告分析了成年人“以房换护理”的态度——即“出售或抵押房产来支付护理服务费用”。约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愿意接受“以房换护理”模式,表明以住房资产为基础的各类金融产品、包括保险产品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作为一种养老保障工具,“以房换护理”模式适应的人群特征非常鲜明。它更适合风险态度保守、自我养老储备不足、偏好社区护理模式的中低收入人群或非本地户口人员,当地住房资产价格高也会激发盘活房产资源的动力。

  在以上发现的基础上,报告提出了四点发展建议:一是加强以“重预防、多层次、强保障”为特点的养老体系建设顶层设计;二是抓痛点、补缺口,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服务产业建设;三是宣传改变认知、政策鼓励行动,提升成年人养老及护理规划能力;四是找准“以房养老”在养老普惠金融中的定位,扩大发展空间。

  针对“以房养老”,《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在地级以上城市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明确了“以房养老”作为养老普惠金融工具的性质,以及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养老支付能力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接下来,如何推动顶层设计的实施落地是所有相关行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报告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探讨。首先,以老年护理服务需求为核心,成年人对“以房换护理”的接受度较高,人群接受度接近商业人寿保险的购买率,远远高于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如果能将潜在意愿转化为有效市场需求,以住房资产为基础的各类金融产品、包括保险产品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作为一种养老保障工具,“以房换护理”所适应的人群特征非常明确。比如,它更适合风险态度保守、自我养老储备不足、对失能风险预期悲观、偏好社区护理模式的中低收入人群或非本地户口的外来人员,当地住房资产价格高也会激发盘活房产资源的动力。与之相反,“以房换护理”的模式不适合有着复杂家庭结构或传统养老观念的成年人。要发展“以房换护理”市场、或其它以房产为基础的金融产品,建议加强发展政策的指向性,以特定人群为突破口,了解他们的需求特征,寻找影响其参与意愿及行动的主要因素,制定和推动有针对性的政策,并以此为契机扩展其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长期护理保险在商业人身险中购买率最低 成年人对“以房换护理”的接受度较高

2020-07-08 15:16 来源:中国网财经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