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买保险未必真“保险”
近日,一则关于“购买香港保险亏掉客户数亿元保费”的消息引发关注。消息称,香港安盛保险公司发行的一款投连险的投资账户中,纳入了某基金作为投资组合。去年年中,不少投保人突然发现这款投连险净值一夜之间暴跌95%以上,在后续扣除账户建档费、管理费等费用后,保单净值变为负数。这意味着,投保人购买该险种后,不仅亏空本金,还反欠了保险公司诸多管理费用。
买个保险还能把本金亏光?这件事居然发生在香港这一保险业非常发达的地方,实在让人匪夷所思。近年来,赴港买保险的热度不减。香港保监局数据显示,2006年内地访客在香港购买的保单保费只有28亿港元,仅占香港个人保险业务的5.3%;到了2016年,这一数据飙升到726亿港元,占当年香港个人保险新增保费的40.6%。虽然2017年、2018年有所下降,但规模和占比仍然高于2015年及以前。
内地居民趋之若鹜赶往香港买保险的理由很多:如人寿保险性价比高,同样保额情况下,香港人寿保险比内地的保险要便宜;比如医疗保险可以终身续保;比如理财型保险收益高。据说香港的理财型保险保费会交给专门的分红业务基金管理,投资在全球股市、债市和衍生品等市场。同时,在保障性功能之外,香港保险广泛使用美元和港币计价,是分散货币风险和多样化资产配置的一种选择。
其实,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只看一面,可能陷入被动。
单说最受关注的重大疾病保险,香港保单在某些方面的保障比内地要苛刻得多。比如甲状腺癌,香港重疾险是不保第一期或以下级别甲状腺癌的,部分公司只做轻症处理。目前内地重疾险中理赔率最高的正是甲状腺癌,有人做过测算,如果将甲状腺癌从重大疾病保险中剔除,即使按最保守的算法,重疾险费率可降低10个百分点。
香港的重疾险条款中还暗藏一个玄机,即保险公司在投保人缴费期间(一般为10年或20年)内,有权调整费率。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有可能突然上调保费。目前,内地保险公司长期保险采用的都是保证费率,一旦定下费率就不会调整。试想交了10年保费,保险公司突然说下个10年要大幅提高保费,你能接受吗?这其实也是香港重疾险相对便宜的一个重要原因。
投保香港保险,还有很多额外的费用,比如第一次投保必须去香港,往返机票住宿需要一笔开销;购买保险后,人民币兑换港币或者美元会有兑换费用。此外,还会面临汇率风险,全球化资产配置都会遇到这个问题,理赔有纠纷时还会有法律风险,等等。
再说此次“爆雷”的投连险,全称为投资连结保险,实际属于人身险产品中的一种理财型保险,另两类较为常见的理财型保险产品则是分红险和万能险。投保人购买分红险只承诺保本,最终会有获得分红水平高低差别;购买万能险则有一定的保底收益,最终保底以上的投资收益不确定。购买投连险则不仅收益率不确定,还可能产生本金亏损。保险公司会提供若干投资方向供投连险客户选择,最终选择权还在投资者自己,如果不认真研究保险合同,投资真可能会打了水漂。
诚然,不能因安盛保险事件全盘否定香港保险市场,但内地投保者要打破对香港保险的迷信。一方面,内地保险市场越来越开放和成熟,产品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应该理性地看到香港保险市场也潜藏着多种风险。其中,潜藏的法律、汇率波动风险以及来自保险公司自身的风险和保险代理人的良莠不齐,同样需要引起注意。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 江 帆
(责任编辑:魏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