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治乱象防风险依然任重道远
“防风险、治乱象”是近两年金融监管的主旋律。虽然银行业和保险业的总体风险在可控范围内,但仍然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经历了两年的治乱象和一系列专项工作后,乱象的整治并没有结束,依然将是银行保险业2019年的工作重心。
两年来,银保监会对于违规行为的查处和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持续保持高压状态。根据银保监会此前公布的监管情况,针对银行业保险业面临的各类风险和突出问题,研究提出118项监管制度补短板项目;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启动制定或修订55项规章制度。对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和高中级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不断强化,通过对十几万家银行保险机构进行现场检查,银保监会处罚违规银行保险机构近6000家,处罚相关责任人7000多人次。
单就当前的保险业而言,整个行业正处于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期、多年积累深层次矛盾释放期和保险发展模式转型阵痛期的“三期叠加”阶段,一些重点领域和重点公司的风险逐步暴露,一些体制机制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要化解风险,就要整治乱象。2019年开端,监管部门将乱象整治重点对准保险中介。保险中介在很多时候直接连接保险公司与消费者,2018年,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3.37万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7.4%。把中介渠道管起来就相当于管起了绝大部分卖保险的途径,多种行业乱象也就被纳入管控之中。今年连续出台的多项中介监管政策,把打击非法中介业务、整治互联网保险经营乱象、治理银保乱象、清核保险营销员、严控中介机构违规无序扩张等风险列为工作重点。从2月份全国保险处罚情况来看,地方监管部门对18家保险中介机构进行了处罚,同时加大了对代理人的处罚力度,共有14名代理人受罚。
作为另一重点监管领域,车险业务的乱象产生实则也与中介机构的不规范行为息息相关。去年,产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首次超过100%,产险综合成本率创下新高,背后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车险业务手续费的攀升。很多保险公司由于严重依赖中介渠道,导致其在中介机构面前长期缺乏话语权。因此强调保险公司对中介机构的主体责任,规范保险中介市场也是整顿车险市场乱象的突破口,监管机构需要打一场“持久战”。
“防风险、治乱象”战役并非仅限于传统保险领域。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平台、新技术与保险业的融合加深,产品设计的不合理与销售违规行为给消费者带来一定利益损害。目前互联网保险存在的三大风险隐患可归结为“吸睛”产品暗藏误导、在线平台暗藏保险“搭售”现象以及“高息”产品暗藏骗局。业界期待,互联网保险监管能明晰行业治理原则、规则和行业发展的边界,给行业发展拉起一条行为准绳。
2019年,继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导向十分明确,监管部门需牵住乱象背后的公司治理这一“牛鼻子”,系统性地推进保险公司治理工程。对于公司治理存在的股权管理不够规范、治理机制不够健全、“三会一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运作不扎实、内部管控不严密等问题,监管部门表示会从加强股权和股东行为管理入手,强化检查评估、督查整治,重点关注中小机构,着力清洁公司治理源头,优化治理环境,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乱象的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只有深入分析市场乱象的产生根源,才能守住风险底线,才能让保险市场有序运行、规范发展。而打赢这场攻坚战既需要监管“铁腕”,也需要公司自律。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