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积极发展第三方评价体系 甄别各类险种“套路”

2018年07月30日 07:23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程竹

  7月29日,由中国财富网、《保险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中国财富研究院承办的“2018年中国人身保险产品研究报告”(下称《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业内专家认为,应积极发展第三方评价体系,对不同产品进行科学评级,帮助消费者分析出更适合自己、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推动保险机构开发出更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从而推动人身险市场良性发展。

  收集3700多个在售主流产品

  “这份研究报告第一次向全社会、向广大客户完整展现了中国保险市场人身保险产品的全貌。”英大泰和人寿业务总监方国春说,“这份研究报告将有助于消费者发现在售保险产品不能满足的领域和缺陷,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创新发展进程,促进保险业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保险保障需求方面不断进步。”

  2017年人身险市场的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普通寿险业务成为主要增长点,投连险、万能险增长放缓。数据显示,2017年普通寿险业务增长幅度最大,同比增长23.77%,分红寿险业务同比增长22.14%,投连险业务同比增长1.49%,万能险业务同比增长4.75%,健康险业务同比增长8.58%,人身意外险业务同比增长20.19%。

  在此背景下,保险公司加大了产品创新力度,2017年共开发报备2300多个产品,比2016年增加30%。加之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上的保险产品不论是形态还是价格都出现较大差异,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形态越来越多样化。

  多样化的产品增加了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认识和选择难度。如何从纷繁芜杂的保险产品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成为当前消费者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

  对此,《报告》从人身保险产品主要特征的统计对比入手,共收集了3700多个在售主流产品,对不同产品性价比进行了评级。

  首先,《报告》对人身保险产品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人身保险产品,利用自主开发的定价系统,根据每一个产品保险合同描述的保险责任进行一一建模,开展保险产品价格量化评级。其次,针对公司资本、公司历史、偿付能力、服务水平、赔付时效等综合因素,结合产品特征,制定不同产品类别的评分项目,依次对每个产品进行综合量化评级,再根据不同产品类型进行加权得到综合评级。最后,《报告》对人身保险产品定义拆解责任项、免责项,共计186项内容进行了精算,涵盖了市场上主流在售产品的利益状况、免责状况。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魏丽指出,《报告》有三大亮点:第一,通俗易懂,把那些艰涩、难懂的保险条款和术语都做了通俗化处理,有助于消费者理解;第二,提出很多重要理念,例如“定寿的保单贴现”“选择维度”等;第三,报告中对于分红险的处理比较合适,“分红型不宜突出强调是一个险种,而是一种处理方式,是对保险公司优于定价假设的那部分经营利润,有70%的部分是可以作为可分红利润”这个概念需要让消费者清楚。

  甄别各类险种“套路”

  《报告》对定期寿险、终身寿险、重大疾病保险、年金保险、投连险、万能险进行了详细调研和分析,对不同产品性价比进行评级,创新性地对保险消费者的选择提出推荐意见,并总结各类产品的发展建议。

  细分来看,在保障型寿险方面,《报告》认为,保障型寿险责任简单明确,属于消费者风险保障的核心工具,但当前市场上保障型寿险的设计细节各公司间的差异仍较大,消费者选择时需要格外注意。

  《报告》称,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责任免除、健康告知、等待期等方面,例如个别公司增加了关于猝死的免责,将猝死这一相对常见的情况列为除外责任,属于过度免责;个别公司定期寿险使用重疾健康告知,加重了被保险人的告知义务。

  从调研结果来看,保障型寿险的免体检保额逐年升高。2017年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公司的定期寿险中,0岁-40岁被保险人的免体检保额都在100万元以上,150万元和200万元也不鲜见。此外,还有公司通过邮件或智能核保系统等创新方式提升了免体检保额。这些变化反映了“保险业姓保”在市场上的正面影响。

  在重大疾病产品方面,《报告》指出,目前市场上重疾险条款责任设计“文不对题”“套路”较多。

  《报告》建议,基于当前疾病种类有增加趋势,消费者应该重点关注是否包含25种行业标准疾病。目前市场上在售的重疾险平均保障病种为60种,其中主要的25种疾病有标准定义,理赔率普遍超过95%,因此重疾险产品是否包括这25种疾病至关重要。

  《报告》称,这25种之外的疾病定义由各保险公司自行制定,自行制定的重疾定义不尽相同,消费者需要留意。调研发现,个别保险公司存在疾病定义“文不对题”、拆分重疾以提高保障疾病数量、保障基本已被消灭的疾病、疾病定义重复率高以及缺项少项等问题。

  同时,调研中发现,目前市场上重疾赔付方式花样百出,有的与到达年龄挂钩,有的与运动指标挂钩,有的与是否患过轻症有关。此外,有的产品规定特定重大疾病会得到基本保险金额以外的额外给付(如白血病等),还有的重疾产品包含老年长期护理保险金、全残责任等。但细看这两项责任,大部分都包含在重疾责任里,形同虚设。

  在年金保险产品方面,《报告》发现,年金产品较为同质化,通过研究123款主流年金保险产品中,88.6%的产品以普通年金给付责任为主,含养老给付的只有22%,而含教育金的则更少,只有4.9%。另外,年金保险中超过一半的产品在全生命时段给付年金,给付时间的拉长导致单次给付金额变小,在被保险人的养老阶段很可能会出现资金不足情况,这极大弱化了年金险的社保养老补充功能。

  在账户型产品(投连险和万能险) 方面,《报告》指出,目前万能险报备产品总数略有下降,消费者应重点关注该类产品的保障功能。

  数据显示,在2017年万能险报备明显收缩的情况下,保费收入依然占到人身险保费收入的近20%。但当前市场上主流万能险仍为投资型万能险,市场上也有不少新型的保障型万能终身寿险。建议消费者在选购万能险时更加注重万能险灵活的保障功能,选择较高的保额。

  《报告》认为,投连险分类账户大部分取得正收益,年轻消费者可选择作为保障型寿险或未来品质养老工具。因为,中青年投保人风险承受能力强,风险偏好高,借助投联险账户转换灵活,投资风险可调的特点,可以将投连险作为补充养老的主要产品,同时可以通过高保额投连险,真正实现投连险保障功能与投资功能相结合。

  《报告》提出,投连险与万能险按合同约定扣费,消费者应注意具体扣费数额。相对于基金等投资品,投连险、万能险会收取较高的初始费用和其他账户费用,费用过高会影响投连险和万能险的最终收益,因此建议消费者注意该类产品的具体扣费数额。

  积极发展第三方评价体系

  “期待基于《报告》可以推出一些相关保险产品的评比。”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精算学系主任郑苏晋指出,《报告》对于提高消费者的契约意识、责任意识特别有意义。保险产品是服务性产品,而且涉及到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更为复杂,《报告》的出台不仅有助于消费者理性购买保险,而且能促进保险公司从服务上做好后续工作。《报告》的出台可以推动消费者和保险公司供需双方直接互动,也期待未来会有相应的创新商业模式。

  “《报告》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快速识别保险产品的通道,同时对行业和保险公司有非常好的帮助作用。”阳光人寿产品开发部副总经理张裕斌表示,《报告》调研人员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研究消费者、市场,并对上千款产品进行抽丝剥茧,差异化地进行阐述和分析,为行业开发人员了解市场提供了快速方便的路径。《报告》未来是否还会有“企业版”,作为险企产品开发人员满怀期待。

  《报告》课题组表示,未来会将《报告》内容进一步详实,可能会对保险产品的消费提示形成单独的报告,或者以后的报告中对每一个大的分类进行明确、准确、简单的消费提示。同时,对于保险公司状况、销售渠道状况进行一些单独的发布,对产品进行一些评级的分析。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