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保险 > 保险滚动新闻 > 正文
 
挑战限折令! 车险在价格上的较劲正悄悄进行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10月11日 13:21
    近日,黄先生到汽车4S店买车,在确定了想买的车型和价格后黄先生表示,现在买车要讲究性价比,买保险更要讲究性价比,选择范围广、速度快、赔偿多的保险公司很重要。经过一番比较,黄先生发现同样是投保车损险、盗抢险、商业三者险和不计免赔险等险种,所有的公司报价都非常相近,唯独某公司的报价却便宜好几百元。

    黄先生便向一位熟悉的销售人员询问其中原委。销售人员表示,根据保监会制定的A、B、C车险条款和费率来看,三款车险的标准费率非常相近,新车的保费差距应该不会有那么大。低报价主要因为对盗抢险的绝对免赔率选择不同。黄先生这才发现,根据这个险种套餐,如果车辆发生盗抢,保险公司只按照保险金额的50%赔付。黄先生这才明白,原来中介为了让所销售的某种保险具有“诱惑力”,采用保障内容相应缩水的办法,暗自降低了价格。

    车险限折令实施已经三个月了,没想到越来越多的人还会像黄先生一样感觉到:车险在价格上的较劲正在悄悄进行。

    中介玩价格猫腻

    自7月1日车险限折令生效后,保险公司开始对客户进行分类,对出险率和赔付率较高的客户,采取加费承保或者不予打折的做法,优质客户才能享受最低7折的车险。同样,来自中介渠道的车险业务也走向规范,从保单上的保费金额来看都没有低于7折的业务出现。似乎影响车险发展的恶性价格战得到有效控制。但平静只是表象,在平静的市场背后车险仍在进行价格暗战。

    事实是:仍有不少私家车主通过中介机构得到低于7折的优惠,而他们的保单上显示的却是7折保费。据了解,部分保险公司支付给中介机构的手续费远高于保监会的规定(商业车险15%和交强险4%),给这些中介机构让出足够的保费空间,有时中介为了拉业务,就会以佣金填补实收保费与应收保费之间的差价。

    然后,中介机构通过业务量迫使保险公司提高手续费,而通过手续费让利给客户又能获得更多的业务。如此这般便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保险公司收入和赔付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造成车险出现亏损,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广大投保人。

    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现在保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对中介渠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中介机构不但掌握着大量团体车险业务,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业务,主要原因在于中介机构的车险价格低于保险公司的直接销售。

    保险公司变相让利

    需要说明的是,保险公司也没有闲着,不少保险公司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拓展新的促销途径,如太保、平安、安邦等保险公司,纷纷推出买车险送加油卡的举措,车主根据保费等级不同,可以获得最高500元的加油卡。这显然是一种变相的降价方式。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表示,变相让利的竞争手段,虽然客户从中获得眼前的实惠,但也是对正在恢复规范的市场秩序的再次挑战。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除了在营销手段上不断翻新花样,有时为了获得业务,甚至不惜放低理赔门槛。据业内人士透露,某保险公司为获得某车队的团体车险业务,特向该车队负责人承诺:对该车队发生的包括人伤和车损在内的一切损失,均可按照交警部门或鉴定中心的定损结果予以理赔。

    业内人士指出,这类竞争手段对一些车险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具有很强的杀伤力,会埋下诸多风险隐患。如果保险公司放弃理赔定损的权利,无疑是将车险的经营命脉交给了别人,最终可能导致理赔资金短缺,影响公司长期稳定经营。

    目前价格战仍然是车险的主要竞争手段,从去年开始,一些产险公司就靠车险价格优势迅速做大规模。不过,明刀明枪的价格竞争已被监管部门严格控制,保险公司只能另辟蹊径,变相让利。如果不加管制,会愈演愈烈。作为重要竞争手段的服务,则因为不规范、难获得消费者认同等原因,一直充当陪衬的尴尬角色。

    市场期待监管重拳

    据悉,面对严峻的车险市场竞争,上海市近期将成立财产保险监管小组,对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规范性进行监督,如果小组成员发现或者消费者举报保险公司存在违反自律公约的经营行为,一旦查实,将予以严处。同时,保监局还将出台规定,严格禁止保险公司变相抵消保险费的做法。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表示,在努力构筑保险业风险防范的五道防线的基础上,要把偿付能力、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行为的监管作为中国现代保险监管体系的三大支柱,不断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逐步实现从以业务规模为基础的静态监管向以风险为基础的动态监管转变,从结果性的事后监管向过程性的事前事中监管转变。

    因此,车险规范发展的监管任务依然沉重,亟需建立主动有效的保险监管体系。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