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保险 > 首页 > 社保大家庭 > 保障时评 > 正文
 
重大医疗费用谁来承担? 大学生医疗保险调查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3年10月29日 11:09
段建明
    近日,北大学生自发组织了一场“聚焦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对话活动。此次对话的起因是,不久前,北大法学院一位家境贫寒的硕士研究生患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此学校组织了募捐活动,但终究没有挽救她的生命。事后很多人不禁发问,这样的不幸一再发生,如果有一套完善及时的保险机制为大学生提供保障,那么是否患者的救治会更加及时而有效? 

    当前国家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相关规定是怎样的?学校给学生提供怎样的医疗条件? 

    公费医疗:一年66元能做什么? 

    当前,我国对高校学生的公费医疗没有统一标准,根据各地形势和学校具体情况,一般由国家承担医疗金额的60%到80%,剩余部分每个大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北大学生负担的费用为5%。 

    国家保障的公费医疗也有范围限制,只有基本水平上的保障,具体在药品上分为甲乙两类。甲类药品可以100%报销,乙类药品各地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而定,不能报销部分由个人自己承担。 

    北京市政府规定每一个大学生每年报销66元,而实际上平均每人每年所花费的医疗费用为120-130元。对于家庭状况不太好的学生来说,这部分费用还是比较昂贵的。 

    公费医疗执行的效果如何呢?记者采访了北京某高校的一位女同学。 

    她在今年4月1日打篮球时不慎将脚扭伤骨折,送往校医院后医生经过观察即做出了转院的决定,“本来应该拍X光的,不过医生下午学习,没有人负责,所以只能到别的医院。”随即这位女生在其同学的搀扶下自己打车前往海淀医院,挂号急诊。 

    整个治疗共花费280元。其中公费医疗支付85%。“我们学校的政策是公费负担90%,但海淀医院不是校医院的合同医院,所以只能承担85%。”该校的合同医院是北医三院,距学校较远。问及对于公费医疗的看法,她说:“我觉得比较合理,就是范围太窄了,必须到合同医院才能完全享受公费医疗,一个学校只能和一个医院签合同。我是广东人,如果我假期生病了,在广东的医院看病,那就不能享受公费医疗了。”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很多同学一方面都认为低廉的医药费用很好,但同时又对校级医院的设备,医务人员的态度和业务水平,以及药品的质量等问题提出了意见。有一位学生戏称自己学校的医院为“兽医院”。还有很多学生用这样一句打油诗总结了校医院提供给他们的服务:“看病治疗无须望闻问切,三包良药管尽春夏秋冬。”这一方面反映出校医院对学生病情的不重视,也反映出校医院在制度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再看记者在调查中取得的一组数据:厦门大学学生挂号费5元,药品免费,但都是些陈旧药品,学生普遍不满意;兰州大学:校方负担60%,医疗质量不好;江西财经大学:学校负担90%,医疗质量不好;河北大学:校方负担60%,学生对校医院极其不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区:校方负担90%,药品普遍为基础药,疗效不佳,医生技术偏低;河北师范大学:100%报销(师范类院校),不满意。 

    当记者打电话到国家某著名高校校医院院长室进行相关采访时,得到的是该院长无奈的回答:“不是我们不想给学生吃好药,买好设备,关键是我们缺乏资金,我们也困难。但学生的病情校医院处理不了,我们都会及时转到学校规定的定点医院治疗。” 

    大学生是否该买“保险”? 

    在突发疾病和意外事故前,公费医疗的那几百元显得苍白无力。 

    为了确保北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发生意外伤害或疾病时,本人或家庭能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北京大学日前决定委托一家社会上的保险公司为在校学生开设人身保险项目,学生自愿投保,保费由学生和学校平摊。 

    除北大外,其他高校也曾采用过不同形式的学生投保方式。例如浙江工业大学今年采用向保险公司公开招标方式给新生代办保险,学生根据自愿原则申请办理保险;而上海某大学则规定全校各级各类学生必须参加大学生系列保险,保险费由学生本人承担。目前大学生系列保险含大学生平安保险、大学生住院医疗保险、大学生住院补贴保险、团体重大疾病保险和健康保险(新生复查合格保险);武汉科技大学则采用集资返还的形式建立医疗基金。 

    对此种种做法,学生是怎么认识的? (21世纪人才报  )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