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的一年,保险业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理性、规范与强大,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转型与快速发展的初级时期,也不能回避保险业在改革与发展中出现和遭遇的不少新问题、新情况。按照入世承诺,我国保险市场在2006年将对外全面开放,保险业的改革、开放以及做大做强业已并将进一步成为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主旋律。在这保险市场全面开放而且国民
经济社会“十一五”规划全面启动这一承前启后的新的历史时刻,本文试图先对2005年我国保险业发展作一简要回顾,然后探索性分析,在全球保险业格局与背景下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我国保险业所表现出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并提出了我国保险业下一步发展的趋势与方向,以及需要密切关注与研究,进而逐步解决的一些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课题。
一、2005年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国保险业是发展年,是调整年,更是改革不断深化并持续转型的一年。一年里,无论是保险理论界,还是保险公司,抑或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都在各自层面为保险业发展贡献力量。总的看来,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形势是好的,保险业持续地向前发展、推进,为世人所看好,而且保险业正恰逢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事实证明,我国保险业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逐步壮大。
从保险理论研究层面看,保险理论工作者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关注与研究保险业者不断增多,过去的一年就如下重点问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和研究。在内容上,主要涉及寿险公司内涵价值及其评估与相关问题;科学发展观与保险业结构调整;转变保险业经营方式;保险公司业务结构调整;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保险业如何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保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新时期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险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与关联;保险业体制改革与经营机制转变;保险业或保险公司的诚信制度建设和信用评级;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企业年金与保险业发展等等。在方法与观点上,除传统的定量分析外,研究范式开始多元化,定量的、实证的分析研究文献开始增加;观点的鲜明性、针对性和多样化,尤其是在保险法领域出现的有争鸣的观点等,体现了保险学术的百家争鸣,有力地推动了保险业发展的理论思考。
从保险业或保险公司角度看,保险业一方面继续进行结构调整与市场转型,另一方面保险市场竞争又不断加剧,充满竞争和逐步市场化的保险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在保险规模上,过去的一年保费规模稳中有升,2005年全国保险费收入4927.3亿元,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剔除个别保单的影响,保费实际增速约为11%;同期保险业总资产达15225.9亿元左右;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增加;保险作用从微观层面的关注,开始转向更加强调和突显在促进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辅助社会管理方面的发挥;保险市场主体数量稳步增加而且保险公司组织形式呈现出多元化格局,截至2005年底,全国保险公司93家,其中产险公司35家、寿险公司42家、再保险公司5家,保险集团及控股公司6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5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1800家,保险营销员147余万人。此外,保险公司体制改革与机制转化继续推进,表现在:国有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革不断深入;上市保险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得到重视与改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正在向规范健全方向转变;保险公司经营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已提到议事日程;外资参股与引进战略投资人正在成为保险公司扩充资本与改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考虑;资本尤其战略资本进出保险业正在改变保险公司的发展与模式。
从保险监管制度建设与政策层面看,过去的一年,我国《保险法》经修改并颁布;保险监管机构出台了《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人身保险非现场监管规程》、《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寿险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规程》、《关于加强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法规和规定;在政策上积极引导和鼓励保险业做大做强,使得保险业的地位日益提高;保险监管制度不断创新,如保险资金托管制度的探索,保险资金有比例地直接进入股市;保险监管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不断强化,积极推进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编报规则与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保险市场消费者层面看,保险市场消费者对保险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加强;对保险公司的不良行为和不诚信行为的投诉和维权意识等在增加;对个别保险公司的“霸王”条款的改革和取消的呼声高涨;对保险代理人的误导正在变得更加厌恶,并迫使保险代理人制度的改革;保险业正在成为包括社会公众和舆论关注的热点领域。
在看到我国保险业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我国保险业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有新旧制度转换的矛盾与冲突;有国际国内对接的摩擦问题;有保险公司体制改革与机制转换问题;还有开放竞争后的新旧思维、文化与观念的适应问题。面对这些来自制度的、体制的、机制的、法律的和文化历史的交替与转变,出现一定的不适应、不协调、甚至一定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对于出现的这些矛盾与冲突,我们又必须给予防范与逐步解决。过去的一年,保险业发展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保险市场规模不断增大、主体不断增多的同时,保险业务尤其是寿险业务有所下滑,更为严重的是保险公司的效益观念在思想和部分公司口头上业已形成,但是业务发展的实际又没有体现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保险业的粗放的、外延的甚至个别公司对保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对保险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着隐患和阻碍。
二、我国保险业现状分析与阶段性特征
我国保险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首先,从服务经济角度来看,我国尚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期阶段,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并重,新型工业化正在积极推进中,达到后工业和服务与信息经济社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我国服务业占GDP份额不大,到未来的2020年估计将达到50%左右,服务业整体水平不高是我国的一大现实;其次,虽然近年来保险业有很大发展,但相比其它一些行业在服务业的比重来看,保险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总体水平不高;第三,从银行业与保险业分别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来看,银行业的M2占GDP的比重,远高于保险业保险费占GDP的比重;第四,保险业微观主体的改革还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保险市场消费者开始变得觉悟,但是对于广大地区和人们来说保险意识还较低、保险消费者还不够成熟;第五,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保险业在国际上的保险密度与保险深度不高,保险在资本市场上的作用还不大;此外,与发达国家的保险业在管理水平、管理经验和调控手段等相比,我国保险业尚有差距。
保险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发展的水平与速度偏快,但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含量相对不高。在保险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应当有发展的周期和阶段中的“阶段”性特征,就是说在保险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中,会出现增长率的快慢和波动。目前,现实的情况是,保险业市场主体不断增加,有的领域和业务竞争尤其恶性竞争增加,费率的“市场化”行为超越了市场化的真正含义。与此相应地,伴随保险市场规模增加的同时,一些保险公司调整业务结构的决心还不十分坚定,充满热忱做保险的信心还不够强劲,保险诚信还有一定的缺失,保险业没有在出现发展与增长中呈现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而且,个别保险公司不是在真正意义上做大做强保险公司、贡献于保险产业的发展,而是在极其粗放地经营,只管保险费规模,不管资本金对等,看中自身效益而不顾公司利益尤其是公司的长远利益。国内保险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紧缩型的发展”现象,这种紧缩型发展现象一是受宏观经济的一定影响;二是社会经济处于人均GDP$1000的转折期和社会矛盾的初现与发展期;三是保险市场需求随着保险市场全面开放,保险消费者有一定的观望期;四是保险市场供给在经过了前面一二十年的发展后,发展增长出现减速并处于阶段性“低谷”点。有研究表明,在未来五年我国保险业的发展速度将从过去平均30%逐步减少到11%—13%之间;五是部分公司业务结构调整处于过渡期,调整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时间和耐心。保险业发展增长周期或者循环圈正在进入新的转折点。树立保险业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做大做强的决心是当前乃至未来一定时期保险业发展最重要的工作。
三、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展望与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保险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保险业将进一步做大做强。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保险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强烈的时代要求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得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国保险业只有做大做强而没有退路和别的选择,除非我们的潜力巨大和空间广阔的保险市场自愿放弃或者不顾我们的保险安全。保险业做大做强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保险业发展的结果,保险业做大做强又反过来体现和补充保险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