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创新如何破局?专家建言助力消费产业新质发展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创造信用、传递信用、释放信用,要通过降低融资成本、促进效率提升、优化产业现金流以及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等举措,实现供应链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近日,在2024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消费产业峰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华表示。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供应链金融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快速发展。宋华认为,科技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日益紧密,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金融风险管理的效能。京东科技在供应链金融上做了大量的尝试和创新,探索新模式,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
然而,供应链金融在发展进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宋华表示,对供应链金融与融资型贸易的界定模糊,导致实务界对两者存在混淆,影响了发展。同时,科技部署的成本与收益平衡问题,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生存困难、商业银行抓手不足等现状,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强和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整个产业的资金状况面临严峻挑战,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面临着资金紧张的问题,这对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面对这些挑战,宋华强调,供应链金融必须反思并寻求突破。供应链金融有三层含义,一是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产业链整体效率,若无法有效降低产业链、供应链的融资成本,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将受限;二是供应链金融不应仅仅局限于资金借贷,更重要的是优化产业现金流,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成本控制;三是能够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为实现供应链金融的实质性突破,宋华创新性地提出了三个方向的协同策略:多主体协同、多环节协同、多区域协同。在多主体协同方面,需要大型企业之间、母子公司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以及政企银技等多方主体加强合作,共同构建信用体系。同时,通过债权与货权的协同,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此外,产业金融与消费金融的协同发展也不容忽视。这一系列协同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撑,并且要确保合约、数据的标准化以及数据治理的有效性。
在多环节协同方面,宋华认为,供应链金融必须打破片段化的服务模式,从系统层面解决问题。例如,在农产品进口过程中,涉及海外供应商、加工企业、海运、通关、报关、商检、入库等多个环节,供应链金融应能够基于这些行为和权益开展金融服务,实现资金流的优化配置。
对于多区域协同,宋华建议,应抓住大的消费场景,通过产业集群和跨场景的平台建设,推动供应链金融的普及与发展。他提出,可以通过建设交换共享的数字平台、制定数字化金融的标准和规则、建立双边的保兑仓和合作机制等基础设施,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宋华还强调了供应链金融在管理上的三个重要突破:从要素金融转为以行为和能力为基础的金融、从经济为基础的金融转为关注可持续和绿色低碳的金融、从单一企业为基础的金融转为以产业集群和生态为基础的金融。
“只有立足在产业链上的实际需求,紧跟科技创新的步伐,并在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监管要求的框架下运行,供应链金融才能真正连接实体产业与金融服务,推动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深度融合,实现多方的共生共融与新质发展。”宋华强调。
(责任编辑: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