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思科技一季度净利润大增379.02%,主营业务持续稳定增长需求旺盛

2024-04-24 16:4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田云绯)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蓝思科技一季度净利润大增379.02%,主营业务持续稳定增长需求旺盛

2024年04月24日 16:4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24年4月23日,蓝思科技披露2024年一季报。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4.98亿元,同比增长57.52%,创历年同期新高;归母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379.02%;扣非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1,608.35%,资产负债率继续下降至37.96%。业绩实现稳健增长,生产经营持续向好。 

  此前,蓝思科技在互动易回复,公司坚持研发创新、客户至上,以整机组装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生产经营持续向好。2024年一季度,国内外消费电子及新能源汽车客户的中高端新品需求旺盛,公司节假日仍加班加点,零部件与组装业务齐头并进,客户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稳中有升。 

  扣非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16倍,业绩实现开门红 

  财报显示,蓝思科技2024年Q1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379.02%;扣非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1,608.35%,业绩呈现逐季向好态势,实现了2024年业绩的“开门红”。 

  财务方面,2023年全年,蓝思科技销售费用同比下降4.79%,管理费用同比下降6.02%,财务费用同比下降0.68%。随着降本增效的持续推动,蓝思科技经营效率2024年有望持续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蓝思科技拥有充裕的现金流。2024年一季度,公司货币资金98.50亿元,短期借款1.90亿元,同比下降86.6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30亿元,公司资金充裕,确保长期可持续经营与发展。 

  在产品创新方面,蓝思科技积极跟随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丰富产品结构,加强新领域、新业务开拓,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自2015年上市以来,蓝思科技累计投入研发金额超过150亿元。2023年全年,蓝思科技研发投入23.17亿元,持续的研发投入将巩固并扩大公司的技术优势。 

  AI+硬件持续赋能,结构件及组装深耕获益 

  去年四季度以来,消费电子需求回升,回暖趋势明显。智能手机出货量向好,PC需求也正持续回温。据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1%。IDC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为5980万台,同比增长了1.5%,首度迎来了季度同比增长。 

  AI作为消费电子发展新增量,持续受到市场瞩目。AI手机端,主打AI概念的某品牌手机新品上市后,打破了之前的销售纪录,达到百万销量。 AI PC端,迎来换机周期,尤其是企业的换机需求已经凸显。 

  随着新AI PC的上市,市场复苏有望在2024年持续进行。 

  蓝思科技作为消费电子零组件及组装领域头部企业,紧抓AI兴起潮机遇。今年一季度发布的某品牌AI新机由蓝思科技组装。据业内人士指出,蓝思科技为著名品牌AI PC提供了硬件支持,可能向其提供金属件、键盘、玻璃防护屏等零部件。 

  在最新披露的年报中,蓝思科技表示,将继续深耕消费电子市场,加强新领域、新业务开拓,积极拥抱智能终端产品向AI升级的产业风口,大力开拓AI手机、AIPC、服务器、GPU等智能终端和算力领域的新客户、新产品,提高公司现有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 

  随着AI大模型持续发展,国内厂商对AI+硬件设备的积极推进,蓝思科技有望凭借其深耕行业多年突出的产品实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和核心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增长持续,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 

  随着新能源车行业持续快速增长,叠加中长期产业政策的不断强化,市场前景依旧广阔,相关产业链企业也有望加速成长、成熟。2024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1.5万辆和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31.8%,市场占有率达31.1%。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达178.3万辆,同比增长33.3%。 

  蓝思科技布局汽车领域已久,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座舱是其重点发展的业务板块。目前,蓝思科技已与超过30家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及传统豪华汽车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客户群体不断增加。2023年财报显示,蓝思科技全年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座舱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9.98亿亿元,同比增长39.47%。 

  对于未来发展,蓝思科技提到,公司已经开始向头部动力电池客户供应动力电池结构件,未来会持续拓展产品品类,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线,还将主推大型双联屏以及三联屏、侧窗、挡风、天幕等大尺寸汽车玻璃等新产品,产品在下游客户的单车价值量有望持续提升。

(责任编辑:田云绯)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