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淘汰加剧的共享单车领域,背靠蚂蚁金服的哈罗单车,面临城市“禁投令”、盈利点难觅的难题下,又节外生枝。
11月26日,哈罗单车将乐金化学(南京)信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告上法庭,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已经正式受理。起因为哈罗单车认为乐金化学提供的智能锁出现电池故障,致使大批哈罗单车“失联”,而其电芯均为LG化学生产的INR 18650 M26型号电芯。乐金化学为LG化学位于南京的电池生产公司,负责生产制造LG化学电芯。
然而,针对此质疑,乐金化学一直坚持原因在于哈罗单车的“不当使用”,并且不承认哈罗方送检的规范标准。哈罗“幽灵单车”事件陷入“罗生门”,记者就其中的疑问向哈罗单车及乐金化学分别求证,乐金化学未作回应。
幽灵单车
据了解,自今年5月份起,哈罗公司在后台系统上发现了一批“幽灵单车”,它们的信号在夜晚来临后集体消失,当太阳升起后又重新出现在系统上,据哈罗单车方透露,两个月时间,约有数十万辆哈罗单车与系统“失联”。
经哈罗方技术人员排查分析,智能锁电芯的防爆阀被冲开,意味着电芯已经不能使用,在随机拆开的2000辆故障哈罗单车上,安装的均为LG化学生产的电芯。
据媒体报道,为厘清双方的责任,7月19日及8月8日,哈罗公司分两次将15枚全新的LG M26型号电芯送至第三方检测机构英格尔认证检测集团,进行高温充放电循环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电芯在45℃、4.1-4.2V的条件下,电压为0,不能充放电。因此哈罗方认为LG M26型号电芯的两个主要参数可能存在虚标的问题,真实使用情况下并不能达到产品规格书的标准。然而,乐金化学并不认可检测标准,称“并非国家标准测试条件及方法。”
对于此争议,哈罗相关负责人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很遗憾”,她告诉记者:“国家的标准是产品合格的标准,并不是代表行业的水准,就目前检测结果来看,LG电池的产品质量实测确实在规格书条件下产生问题。”并且引用相关专家的意见向记者表示:“对于LG产品规格书中温度使用范围为0-45度的M26而言,实验所模拟的使用环境并没有超出产品规格书的限定,也就是说,无论如何,在45℃下LG电池因为“保险装置非正常启动”而导致大规模电池报废的情况,都不应发生。”
LG M26型号电芯的产品规格书显示,充电环境温度为0-45℃,充放电最大电压为4.2V。
据哈罗单车透露,到6月份,“幽灵单车”数量增长到数十万辆,据了解,哈罗单车单辆造价约1000元,据此估算,“幽灵单车”的总造价可达1亿元以上。哈罗方对此表示:“为此我们付出了极大的成本,我们必须付出额外的找车成本、维修成本、更换成本和运输成本。”
这次事件无疑给本就难以盈利的哈罗单车带来了更沉重的负担。
盈利难题
成立于2016年的哈罗单车是共享单车行业的后来者,在ofo与摩拜在一线城市激烈争夺的同时,哈罗单车在二三线城市站稳了脚跟。经过2017年的市场竞争,共享单车格局渐定,哈罗成为除ofo与摩拜之外的第三极。
2017年10月,哈罗和阿里系的永安行合并;2017年12月,蚂蚁金服成为哈罗单车D轮领投方;2018年6月1日,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上海云鑫对哈罗单车增资18.93亿人民币,哈罗单车估值涨至23亿美元。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在湖畔大学上课时披露,在湖畔大学5月底的课堂上,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称“哈罗单车在一年半内逆袭摩拜和ofo,日订单总量超过前两者之总和”。
哈罗单车联合创始人李开逐曾公开表示,“其中一百个城市已经实现盈利。”记者在哈罗单车官网看到,哈罗单车已覆盖了300座城市,这意味着还有200个城市在亏损。哈罗单车创始人杨磊也曾对媒体表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盈利时间表。
然而截至目前,哈罗单车依然没有正式进入到一线城市。2017年9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宣布暂停新增投放共享自行车,至此,全国范围内发布共享单车“禁投令”的城市已达12座,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
一直以来,哈罗单车也因此受到违规投放的质疑。据了解,今年8月21日,针对哈罗单车在深圳违规投放和运营情况举报,深圳市交通委责令哈罗单车立即整改,清理回收在深圳的哈罗单车。在北京、郑州、邯郸等地,哈罗单车都曾受到过相似质疑。
对此问题,上述哈罗单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哈罗单车严格遵守地方法规,与政府相关部门在进行积极沟通和合作。针对明令禁止投放的城市,哈啰单车也积极配合政府相关管理,及时按照相关要求管理运营车辆。
另一方面,背靠蚂蚁金服的哈罗单车,慢慢显露出了市场野心。9月17日,哈罗单车宣布正式更名为哈啰出行,并将和首汽约车、滴答打车、高德地图等网约车平台合作,上线网约车业务。自此,哈啰出行将包含共享单车、共享助力车、网约车三个业务。
哈罗单车创始人杨磊曾公开表示,希望共享单车业务只占一成,那就意味着还有很多其他很厉害的业务。而实际上,今年4月,哈罗就开始申请“哈啰”系列商标名,商标类别包含“旅游、物流服务”,“保险、金融、不动产”。
不过,在共享单车洗牌临近结束的当下,依然难以达成盈利,紧锣密鼓拓展更多业务的哈啰出行,究竟能走多远,就只能交给时间检验了。(思维财经出品)■
(责任编辑:蒋柠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