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警惕白细胞减少,善用长效“升白”保证足量化疗

2018年07月17日 17:4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几个月前,60岁的李阿姨查出了乳腺癌。每次化疗结束快要出院时,医生总会叮嘱,注意化疗后1-3周内复查血常规,了解有没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绝大部分像李阿姨这样的肿瘤患者常常不解,“中性粒细胞减少”到底是什么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由于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占绝大多数,所以中性粒细胞减少被通俗地称为“白细胞减少”。

  遇上化疗,白细胞总是“很受伤”,加强“升白”意识很重要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它能消灭所有潜藏在身体里的癌细胞,但同时化疗也常常“敌我不分”,误伤守护人体的“卫士”白细胞,带来难以避免的毒副作用——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常伴有发热症状,指的是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和骨髓造血细胞能力降低,也就是说,化疗一边杀灭白细胞的有生力量,一边影响它的后续供给,让白细胞总是“很受伤”。

  “白细胞受伤”的直接后果就是影响化疗进度和化疗质量。患者在化疗期间,若白细胞数量低于化疗允许值,临床上不得不降低化疗剂量和延迟化疗来保障患者安全,但这样就会使预期疗效“大打折扣”,甚至可能让化疗“前功尽弃”,导致肿瘤复发、扩散及转移。更糟糕的是,白细胞减少还危害着人体免疫系统,增加感染风险,导致死亡率上升。一项国外数据显示,每年有60,000名肿瘤患者因白细胞减少导致的感染住院,死亡率高达18%[1]。

  因此,为顺利完成既定化疗确保疗效并避免因白细胞减少而引起的严重后果,患者常需应用“升白药”来提升白细胞数量。“升白药”就像“催熟剂”一样促进患者骨髓里“未成年”的白细胞提前成熟,随后播散到血液里,使白细胞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然而,许多患者担心对“升白药”形成依赖,加之频繁注射损害骨髓造血细胞再生能力,因而拒绝使用,最终造成延误病情。对此,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周彩存教授表示,“大多患者都对‘升白药’有误解,却没有意识到白细胞减少所带来的危害。实际上,如果合理使用‘升白药’,对患者是利大于弊,这样一方面保证足剂量足疗程化疗达到预期疗效,另一方面也能降低白细胞计数过低而出现感染和死亡风险,因此提升对化疗治疗中使用‘升白药’的意识很重要。”

  避免“白细胞受伤”,预防性应用长效“升白”是趋势

  据悉,过往我国临床常见的“升白药”大多为短效,由于药物半衰期短,需要在化疗期内每天连续给药。虽然短效“升白药”对提升白细胞数量的效果“立竿见影”,但给临床应用仍是带来诸多不便,“在实际临床中,患者反馈注射次数增加甚感不便,有时还因反复注射导致感染等不良反应,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大内科主任朱军教授说。

  为弥补短效“升白药”需要在化疗期内每天连续给药的不足,近年来科学家研制出了长效“升白药”,通过聚乙二醇化的修饰技术,使“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药效更持久,仅需每个化疗周期内使用1次,在保证化疗疗效的同时,能有效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在国外,长效“升白药”自面世以来因其便利性获得了广泛应用,现已成为国际肿瘤辅助治疗的重要趋势,而且在药物经济学上也有一定优势。美国一项临床数据显示,虽然患者在化疗方案基础上增加“升白药”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增加医疗费用,但与后续处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感染的住院费用相比,还有所节省,长效“升白药”较短效更是具有显著优势[2]。

  综合长效“升白药”对患者的获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第307医院乳腺肿瘤科主任江泽飞教授建议,“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应加强预防性使用长效“升白药”的意识,除了药物经济学的优点,降低注射频率的长效“升白药”能减轻患者负担,避免长期对骨髓造血细胞造成“刺激”,减少骨髓造血细胞的“疲劳感”,从而维持白细胞数量到正常水平,帮助患者支撑整个化疗疗程。”

  国内创新首个优于短效的长效 “升白药”,让疗效更持久

  长效“升白药”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在我国由于此前未纳入医保等诸多原因,长效“升白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未曾获得重视,由江苏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生物创新药硫培非格司亭(商品名:艾多?)日前正式投入临床应用,有望改善这一现状。

  据了解,硫培非格司亭是国内首个在临床上被证实优于进口短效的长效“升白药”,其采用创新的聚乙二醇修饰蛋白技术,使得药物分子结构更稳固,疗效更持久。硫培非格司亭用药的便捷也极大提高了患者依从性。临床研究证实,硫培非格司亭的免疫原性较低,更有利于保障患者治疗的安全,降低肿瘤患者感染和死亡风险。

  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副院长秦叔逵教授表示,硫培非格司亭的临床应用,为我国肿瘤辅助治疗预防性使用“升白药”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国内医学界对于“升白”问题的临床研究,提高医生及患者对于预防性“升白”的治疗意识及重视程度,从而更好地降低化疗带来的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化疗的治疗成果,最终更好地造福于患者。

(责任编辑:张海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