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新闻报道  > 正文
中经搜索

教育培训领域第一股 泰祺教育登陆新三板

2016年05月30日 13:5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上海5月30日讯(记者李治国)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第一股,上海泰祺教育培训股份有限公司日前正式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泰祺教育为也是中国第一家按《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以“经营性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流程申请挂牌上市的公司,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以“教育培训股份公司”的名称挂牌上市的机构,堪称中国教育培训第一股。

  公开资料显示,泰祺教育创办于2003年,创始人为董事长刘庆梅先生,主要从事与管理类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相关的教育培训,泰祺教育总部设在上海,在南京、苏州、广州、深圳、武汉、北京、杭州、福州、天津、青岛、无锡、合肥、长沙、珠海、东莞等二十多个中心城市设立教学中心。泰祺教育拥有数百名全职及兼职讲师,十四年来,累计培训的学员超过十万人次。泰祺教育既有线下面授教学模式,也有在线教育课程。

  目前真正做教育培训的机构在国内上市比较困难,特别是以面授教育为主的培训机构,有些培训机构不得不远赴海外上市,如新东方,即便少数教育机构在国内上市,其主营业务一般也不是教育培训,而是和教育有关的科技或服务。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法律障碍,《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属于公益事业,鼓励举办非经营性民办教育机构,这里的“非经营性”即不以营利为目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就不是正常的商业公司,所以无法上市,同时《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经营性的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但多年来,国务院迟迟没出台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的法规、政策,这也是很多教育培训机构不得不远赴海外上市的原因。近年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允许在上海试点开办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泰祺教育顺理成章变更为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为上海第一家教育培训股份公司。根据《上海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成立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必须由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的教育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事项包含师资、办学场地、资金、教学设备、管理层资质等等,评估合格后经教育主管部门同意方可到工商管理部门申请经营性培训公司的执照,另外培训公司收取的学费要放在专门的学杂费专用帐户,以免学费挪作他用,同时培训机构还要在指定银行存入一定数额的办学保证金,以免老板跑路。

  近年来,全国每年有一百多万人报考研究生,报考2016年研究生人数为177万,而且每年呈递增趋势,但遗憾的是国内考研培训机构没有一家上市,包括海外或主板上市。据泰祺教育刘庆梅董事长介绍,考研辅导的历史起码有二十多年了,辅导机构也不少,但成规模的不多,另外,考研机构给外界的印象是层次低,从业者素质不高,不就是办个辅导班吗?泰祺教育专注的是众多研究生专业里的管理类专业,比如MBA等,接受培训的学员相对整个考研学生而言属于高端,泰祺专注这个细分领域达十三年之久,这在国内同行业培训机构中非常罕见。此次泰祺教育挂牌上市填补了研究生考前辅导领域登录资本市场的空白,对整个行业的形象有积极正面的作用。

  由于法律政策的障碍,目前在国内挂牌上市的教育机构的名称一般是教育科技公司、教育服务公司、教育文化发展公司等,泰祺教育作为中国第一家以“教育培训股份公司”名称挂牌上市的机构,其风向标意义不言而喻,这标志着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登录国内资本市场的大门慢慢开启,民办培训机构可以像其它行业一样可以光明正大的赚钱,可以为投资人谋利。随着《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改提上日程,未来中国民办教育培训行业必将发生众大变化。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