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衍生品大会(2006)昨日在北京举行
昨日在京召开的中国金融衍生品大会引起了“一行三会”的极大关注,并有众多投资机构参与。无独有偶的是,由国资委牵头举办的企业高风险投资研讨会也同时在珠海举行。显然,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随着股指期货上市日期临近,从银证保等金融机构到大型国企都在积极热身。股指期货像一团火球,正渐渐烤热整个资本市场。继工行上市后,它注定将成为市场的焦点。
金融期货急剧升温
自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挂牌成立以来,有关金融期货的话题就不断升温。在沪深300指数期货将于明年年初率先亮相的消息明确后,券商、基金、保险及QFII等目前A股市场主要机构投资者及期货公司和部分国企,便掀起了备战股指期货的高潮。
在昨日召开的金融衍生品大会上,除了“一行三会”的主要负责人外,中信证券执行总经理徐刚、瑞银集团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中国人保控股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宋建明等一批熟悉的金融界明星级人物也悉数登场。而远在南国的珠海,部分央企掌门人也出现在讨论会现场。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冲着即将推出的金融期货而来。
国际成熟市场发展经验表明,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走出原始成型期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便应运而生。我国证券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短时期内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历史。而在成功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如今的证券市场,与1995年因条件不具备而停止国债期货试点交易时的市场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我国证券市场未来发展将着眼于风险管理和提高市场效率,而这正是金融期货在世界各国出现的初衷。
证券市场交易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风险,虽然投资者可以通过组合投资有效化解非系性风险,但系统性风险却无法通过分散投资来回避。股指期货、期权交易恰恰提供了规避这种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手段,股市看涨,则买进股指期货合约;股市看跌,则卖出股指期货合约,从而以较小代价实现保值避险或投机盈利目的,使股市投资风险得到有效分散。同时,这种避险工具的使用,将有利于股市培育长期投资主体,投资者因此而不必在股价下滑时匆匆抛出。
经过近几年大力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和中介机构队伍已日益壮大。目前全国有证券公司108家,证券类咨询公司109家,期货公司183家;57家基金公司管理280只基金,净值达5352亿元,50家QFII获批投资额度82亿多美元,这些机构对市场创新需求日益迫切。国外投资基金一般都会通过参与国债期货和股指期货来规避风险,并利用金融期货进行多样化投资组合。它们往往长期持有股票,其手段主要是通过买卖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从而减少股票价格变动风险。而股票期权买卖,则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更为方便的避险工具。
绷紧风险控制这根弦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日益一体化,各国金融市场联系密切,金融风险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危害也越来越大,可以说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金融体系面临巨大挑战,主要表现在金融体系效率低和缺乏应对风险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体系在抗风险能力即运用金融避险工具方面缺乏经验,这直接造成了我国金融竞争力薄弱。
从美国股灾到东南亚金融危机,无不证明没有一个健全的期货市场,该国金融体系是没有抗风险能力的,其金融安全是无法保障的。
但是,近几年发生的中航油、国储铜、中储棉和此前的“327”国债、株冶事件,以及国外的巴林银行事件和刚刚发生的Amaranth对冲基金巨亏60亿美元事件等,也表明期货是把“双刃剑”。它在化解风险的同时,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因此,在股指期货急剧升温的今天,更要留一份冷静,别忘了风险控制这根弦。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可喜的是,在昨日的大会上有关方面并未刻意回避“327”国债风波等问题。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认为,不能简单地把风险归为操作人员的个人行为,而更应该检讨公司的授权制度等各层面的责任。“我们应该学会让社会共享失败的教训,让学费发挥最大的作用。”中金所总经理朱玉辰则透露,为避免“327”事件再现,中金所在股指期货制度设计过程中稳字当头,建立了完善的隔离制度。
显然,一个健全且成熟的资本市场正大步向我们走来。
尚福林:股指期货推出时机已成熟 将于明年初推出
三措施严控市场风险 股指期货上市初不追求交易量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央企要规范运作高风险投资业务
保资对金融衍生品需求增加 期提升巨灾承保能力
央企金融衍生品投资不能"剑走偏锋"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正制定金融衍生品分类监管办法
沪深证交所总经理:现货期货两个轮子一起转
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金融衍生品对保险资金不可或缺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央行计划推出外汇期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