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期货上市:吸取国债期货教训 吃一堑应长一智 期货滚动报道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财经频道 > 期货 > 期货滚动报道 > 正文
 
金融期货上市:吸取国债期货教训 吃一堑应长一智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8月08日 11:33
常清
    股指期货上市并不仅仅是上市一个期货品种的问题,而是国家从改革的总体形势出发做出的决策,这意味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实质性的开端。在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建设中,必须吸取1990年代我国国债期货失败的教训。

    我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在即,股指期货也可能于近期上市。当前,理论界和业界在讨论金融期货上市的时候,出发点比较狭隘,例如:有人认为上市股指期货仅仅是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是完善资本市场的一个举措;还有人认为上市股指期货仅仅是在期货品种当中多了一个上市品种,扩大了期货市场的作用范围。这些看法应当说都是对的,但是,从战略的高度来看,这些看法都有片面之嫌,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金融期货上市的意义。

    金融体制改革两条主线并行

    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来看,我们是从农产品价格改革入手的。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和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了农村改革的新格局。1984年我国决定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且明确以工业品的价格改革为核心内容,经过双轨制的过渡,到1980年代的后期,以中国期货市场的诞生为标志,建立了工业品的市场价格的新体系。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也进行了改革,很多企业成为产权清晰、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

    然而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却一直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加入WTO之后,金融体制的改革攻坚提上了日程,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到了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

    从中国改革的历史经验来看,金融体制的改革必须是两条主线并行不悖,互相为对方创造条件。一条改革的主线是指金融产品的价格改革,即金融产品的价格由计划定价向由市场形成价格的转变;另外一条主线是指金融企业的微观基础再造的问题,即将金融企业办成真正的企业,而不是国家机关。这两条主线的改革相互创造条件,并以金融产品的价格改革为先导。

    这是我国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走过的成功道路所提供的经验。假如金融产品的价格是非市场化的,是被管制的,金融企业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同时,金融产品市场化的改革也需要微观基础的再造与之相适应,这就是我们在改革的过程当中经常谈到的微观基础对于价格信号的反应问题。微观基础没有任何变化,价格的市场化之后仍然形不成市场经济体制。

    在中国改革的历史上,曾有过价格改革和企业改革谁先谁后的争论。从几十年的改革经验来看,价格改革一定是先行的,否则,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就没有条件。因此,国家上市股指期货的决策不仅仅是上市一个期货品种的问题,而是从我国总体改革的客观要求出发的,这就意味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实质性的开端。

    金融期货市场的建设不仅仅是我国全面推进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我国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下对外开放的一个战略举措。在WTO过渡期完成之后,根据加入WTO的规则要求,我国的金融市场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国外的金融机构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迅速融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建设弹性的金融体系,完善金融市场,提高我国金融行业的竞争力。

    根据国外的经验,要想建设完整的金融市场机制,必须有金融期货市场,有效的金融体系才算真正的建立起来,否则的话,一旦开放市场,我国的金融体系没有任何分散、化解国民经济运行系统风险的能力,就会形成金融风险的积聚与集中。加入WTO过渡期完成之后,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建设金融期货市场。

    
 
来源:全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