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封闭式基金的命运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浴火重生的机会似乎正在来临。不过,在现有封闭式基金诸多问题没有解决之前,监管层不会轻易开闸,而如何重获投资者信任也是一个问题。
“先是受到开放式基金的打压排挤,后又遭遇上市交易基金(ETFs)的围追堵截,封闭式基金几乎陷入了灭顶之灾。但尽管如此,封闭式基金每次还总能逃离劫难、浴火重生,以顽强的毅力和柔软的身段为自己争得一方生存空间。”美国晨星投资研究主管高潮生这样描述美国的封闭式基金。
国内的封闭式基金也正在经历同美国一样的历程:备受开放式基金的挤压,又面临交易型基金后劲十足的冲击。所不同的是,它们究竟是像美国封闭式基金一样浴火重生,还是像台湾地区的封闭式基金一样走向消亡,目前还没有答案。2001年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出现后,伴随着最后一只封闭式基金银丰发行结束后,市场得到的信息是,封闭式基金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以开放式基金———这几乎一度成了市场的共识。
然而,近期封闭式基金的命运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浴火重生的机会似乎正在来临。在封闭式基金停发四年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封闭式基金有重启大门的可能。
制度缺陷不难克服
中国封闭式基金逐渐走向没落,最主要的原因是折价率高企、投资人退出困难,导致基金管理人的不公平对待。在基金业内看来,这两个问题解决起来都不难,完全有方法可以大比例缩小折价率并帮助投资人顺利退出。有业内人士认为,缩短封闭期并定期开放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目前的封闭式基金封闭期动辄十数年,有必要缩短。定期开放的频率可以设定在半年左右,这样在折价率过高时,投资者可以以净值赎回。这样既解决了投资者退出机制的问题,也可以防止封闭式基金被管理人边缘化。
事实上,封闭式基金的这一设计并没有太大的新意,目前市场上的保本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都有封闭期和定期开放的设计。
研究资料表明,在封闭式基金仍然活跃的美国,该类基金主要投资于债券市场。因此,有人士建议今后的封闭式基金转为固定收益类基金,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业内的公认。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封闭式基金有一定的封闭年限,与固定收益投资品也有一定的年限契合,两者结合会便于基金管理人操作。但这并不是说封闭式基金只适合做固定收益基金。只要解决好折价率和退出机制的问题,封闭式基金仍然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股票基金品种。
还有人士认为,随着国内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出,封闭式基金规模稳定的优势可以在这一领域发挥作用。
首先解决遗留问题
虽然媒体近期热论封闭式基金重新开闸问题,但这并不代表国内封闭式基金没有重蹈“台湾覆辙”的危险。台湾地区1995年4月实施的“救生艇计划”先后把3/4的封闭式基金送入了历史墓穴———研究人士把原因归结为“台湾地区的债券市场相对薄弱,金融衍生品十分有限”,而这两大因素也是国内封闭式基金的现状。不仅如此,国内封闭式基金还要面对投资人长期被不公平对待后的“报复”。
有基金业内人士认为,现在讨论封闭式基金如何重启如何改造都为时过早。在现有封闭式基金诸多问题没有解决之前,监管层不会轻易开闸;与此同时,如何重获投资者信任也是业内必须面对的。一位业内人士坦言:设计一个改良型的封闭式基金不难,难的是能不能把这样的封闭式基金卖出去。眼下的首要任务是扭转市场对封闭式基金的不良印象,毕竟有大批的封闭式基金还有相当长的存续期。如果封闭式基金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彻底坍塌,这只能加速封闭式基金从这个市场上消失,今后连改造的机会都不会有。
基于上述原因,虽然媒体对封闭式基金重新启动的报道颇为热衷,但业内并没有真正将此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事实上,业内目前也确实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眼前的封闭式基金上。据了解,提高封闭式基金分红频率是近期业内和投资者都十分关心的话题,舆论认为,分红可以缩小折价率。事实证明,前期几只分红的封闭式基金确实缩小了折价率,而投资者的分红呼声也因此更为高涨。不过,有人士表示,分红只能在短时间内缩小折价率,并不是解决高折价率的长治久安之方。封闭式基金现状的改变需要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有业内人士分析,对于明年即将到期的封闭式基金来说,基金公司的创新方案能在挽留投资者上起多大的作用还很难判断,但管理人和市场都要做好封闭式基金规模缩小的准备。“到了基金公司还债的时候了”———一位人士直言不讳。他认为,多年来封闭基金为基金公司带来了稳定的管理费收入,相当一批基金公司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但封闭式基金被边缘化的情况也是有目共睹的。投资者在到期时以脚投票选择离开,应该是意料中事。 |